限量款鞋风靡校园是追求个性还是盲目攀比 专家:中学生消费观折射的家庭教育值得深思
穿着AJ鞋成为不少南宁中学生追求的“标配”。3月22日中午放学,在南宁建政路,一些穿着名牌鞋的学生走出校园。
南国早报记者黄婧/文邹财麟/图
“我就想要这双,就要穿42码。”橱柜前,一名初中生指着一双名牌鞋坚定地说。“这个码数你穿偏大了,会舒服吗?”陪同的家长有些不解。“鞋大好看就行!”初中生满不在乎地回答。最终家长拗不过孩子,花了1000多元买下鞋子。
这是记者逛街时偶遇的一幕,而类似的情形,在南宁一些名牌鞋专卖店里时有发生。近期,南宁某商场限量发售AJ鞋,不少鞋迷通宵排队抢购。抢购人群中,不乏在校中学生身影。近年来,高端名牌鞋风靡校园,价格动辄上千元。学生为何喜欢在脚上“较劲”?家长对孩子爱买名牌鞋持何种态度?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1彻夜等待只为一双名牌鞋
市民陈先生第一次见有人为了一双鞋这么疯狂。2月中旬,他陪朋友去南宁某商场排队抢购限量款AJ鞋,刚到现场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买鞋的人排起长龙,有人抱着枕头拿着席子,为了排号竟通宵守夜。而排队的人当中,不少是在校学生。“一双鞋一千多元呢,现在的孩子消费这么高!”陈先生不禁感叹。
家长刘女士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不久前女儿和她聊天,说班上有同学穿了一双国外名牌普通款的新鞋,却遭到好几个同学一脸不屑,同学都觉得要穿“限量款”“明星款”的鞋才更潮更酷。刘女士不解地说:“那双普通款的鞋价格都五六百了,但学生还觉得不够好。”。而对于鞋子的品牌,学生们也是相当了解,一些外国品牌张口就来,有些牌子她甚至都没听过。
“这两年高端名牌鞋确实在校园蛮火的。”运动鞋迷祝先生发现,名牌鞋似乎成了不少学生的“标配”,尤其是那些价格上千又有明星包装宣传的款式,一些学生爱不释手。不过在他看来,这些小年轻买鞋更多是跟风,对球鞋背后的文化故事却知之甚少。
2中学班级过半学生穿名牌鞋
名牌鞋子究竟在学生当中有多火?记者走访了南宁市部分中小学进行调查。在中学校园,学生脚上穿的鞋子品牌五花八门,其中近一半是国外名牌鞋。记者随机挑选了初二某班做具体统计,发现全班60名学生中,就有35人穿名牌运动鞋,其中穿价格上千的名牌鞋学生就有6个。而在小学校园,小学生穿名牌鞋的情况也有存在,但穿价格昂贵名牌鞋的情况较少。
学生为何会对名牌鞋这么喜爱?“好看又酷,还不会撞鞋,穿上多有面子!”说起自己脚上的名牌鞋,初中生赵启(化名)眉飞色舞,他说自己穿着一双2000多元的限量版运动鞋来上体育课,很多同学都对他投以羡慕的目光,让他觉得特有面子。而学生小诺则表示,自己起初并不追求名牌鞋,但看到身边不少同学都在穿,她也试着买来穿,觉得款式漂亮质量也不错,从此就爱上名牌鞋了。“校服已经是统一的了,难道鞋子还不能穿自己喜欢的吗?”在初三学生陈希(化名)看来,追求名牌鞋是个人自由,在清一色的中学校服中,他就想通过脚下的鞋子表达自己的个性与审美。
3买或不买,爸妈都挺纠结
学生脚上穿的名牌鞋,多是父母出钱购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孩子穿名牌鞋的要求,不少家长虽然态度纠结,但最终依然会给孩子购买名牌鞋。“买怕助长孩子奢侈浪费,不买又怕伤了孩子的心。”家长梁女士的儿子今年上高中了,对于穿名牌鞋的喜好,儿子在初中就已形成。她说,一双鞋子少则四五百元,多则上千元,对他们家庭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她还是会给儿子买鞋,她怕如果不买,孩子在同学面前没自信,怕影响学习。
殷女士与儿子之间发生过几次争执,每一次都是因为买鞋。殷女士认为,中学生身体长得快,买双鞋可能不到一年就不合脚了,没必要买名贵的鞋子。而殷女士的儿子却说,好鞋子不在价格而在个人喜欢,既然大人可以追求名牌衣服换不同的名包,孩子为何不行。无奈之下,殷女士只好把买名牌鞋子作为学习进步的奖励,“只有考出好成绩才给买。”她说。
4谁点燃了孩子脚下的“战火”
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发现,学生热衷穿名牌的现象由来已久,但与过去相比,当下的行为又呈现出新特点。过去学生追名牌鞋,更多是在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上比拼。而如今,带着“限量版”“不撞鞋”“明星系列”等标签的名牌鞋更受学生追捧。而这种在成年人眼中被视为攀比跟风的行为,不少学生并不认同,他们不觉得自己在和他人比较,只是自己喜欢而已。当看到大人们能为了喜爱的东西不惜高价追求,这些学生就觉得委屈:为什么我们追求自己喜欢的,就被说成是攀比?
学生把鞋当做比拼的“战场”,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一看来,这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关。陈一说,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利用身边触手可及的物质,比如鞋、手机、眼镜等作为外在的载体,来承载他对生活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期待。青春期的孩子较容易从众,同龄的伙伴之间传递的喜好、消费观念,很容易影响彼此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状态。
因为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就引发了孩子脚下的“战火”?显然不是。陈一认为,学生热衷追求高端名牌鞋的意识,其实也是成人消费行为的投射。有的家长自己平时就一身名牌,从小也给孩子穿名牌,家长平时的消费习惯,其实潜移默化中就会影响到孩子。“成年人世界也是有攀比的。”陈一说,从衣服、鞋子、车子、房子甚至是“自己的孩子在哪里上学”,家长们都不断在比较,这些价值观其实已悄悄影响青少年的世界。
5良好消费观,要父母孩子一起成长
要怎么做,才能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观?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妇联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彭及桐,她表示,对于孩子爱追名牌,家长和社会不要一味苛责,应多引导多沟通,家长更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彭及桐说,在心理学上,在0~5岁是母亲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密感、信任度、自主意识、勤勉和力量的阶段,而6~11岁是父亲引导孩子自我肯定、探索生命价值、选择朋友等的关键时候。如果在这两个阶段,父母能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培养,让孩子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信任感,当孩子12岁步入“社交期”,对通过外在物质来找认同的需求就会明显弱化。
“不要把名牌鞋子当做奖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一建议,家长在引导孩子消费观时,不要做一种等价交换,例如用名牌鞋子来换取孩子学习成绩提升等,应在给予更多陪伴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拓展视野,增加兴趣指向,而不只是限定在比较炫目的物质上。此外,培养良好消费观念应该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父母多与孩子做家庭规划,让孩子意识到挣钱不容易,用钱要有规划,在家庭教育中增加价值观的培养。
新闻推荐
货车司机据理力争,违法交警自我处罚;网友呼吁 自觉接受监督应成为执法标准动作
对以上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微信平台“南国早报”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赖武慧)近日,微信群里一段货车司机与交警...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