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 南宁市江南区法院创新举措提供高效司法服务

广西日报 2019-03-20 07:54 大字

本报记者王春楠通讯员张菁

近日,广西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黄先生来到南宁市江南区法院,将整理好的起诉材料递给工作人员,不到20分钟,所有立案手续均已办妥。

近年来,江南区法院创新审判执行工作举措,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公平、安全、高效、稳定的司法保障。今年年初,该院编纂形成《涉企业民商案件审判工作白皮书》,此举在广西基层法庭尚属首例。

A妥善办结每起涉企案件

“原告诉请被告采石场和叶某补交电费337797.73元理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今年1月12日,采石场老板叶某捧着已生效的判决书,终于松了一口气。

去年7月,叶某和他的采石场一起被电网公司起诉到江南区法院苏圩法庭,要求补交从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的电费共计约33.78万元。原来,2015年年初,叶某所经营的采石场与电网公司签订高压供用电合同,但在2018年1月,电网公司依据相关通知,认为该采石场属于大工业用电,要求其补交电费约33.78万元,被叶某拒绝后,将其告上法庭。

“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30多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依据‘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等规定,我们认为,原告请求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该案的主办法官包其剑解释。对于判决结果,电网公司表示接受,叶某的采石场也可继续营业了。

据介绍,为不断强化司法的保障、服务、引导和推进作用,自治区高院于2018年6月出台《关于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江南区法院在该意见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从平等保护到全力调解,处理好每起涉企案件,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B算好优化营商环境账

去年12月18日,江南区法院协调召开了一场“执转破”债权人会议,关系到678名群众利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这家企业主要经营房地产建设与开发等业务,近年来因经营陷入困境,公司资产已不足清偿全部债务,从而引发数百起诉讼案件,并导致大量执行案件无法执行。该公司的债权人向法院提起执行转破产申请,经审查后,南宁中院依法裁定受理了该案,并依法指定江南区法院审理。

江南区法院民二庭庭长方扬慧介绍,他们在接到指定审理的裁定后,立即组织业务骨干组建专业审判团队,严格按照破产程序,保证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的顺利召开,为案件的下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涉企案件经常一边是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一边是民营企业的“生死”。除了做好破产审判工作,为企业做好“加减法”外,如何在办案期间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也是江南区法院在处理涉企案件中考虑的重点之一。

在审理一起某鳄鱼养殖公司与某银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江南区法院用“查封”巧变“活封”的探索,没有“一封了之”,而是妥善处理活体鳄鱼,给出了解决这一“两难局面”的答案。

C发挥办案效应最大化

“如今,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不少法律风险,你们的这份白皮书有案例、有分析,来得太及时了。”近日,南宁市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接过江南区法院送来的《涉企业民商案件审判工作白皮书》,由衷感慨道。

这样的精准服务在江南区法院还有不少。2018年12月13日,随着法槌声响起,一起特别的劳动争议纠纷正式开庭。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开庭的地点设在了企业里,近百名企业管理人员旁听了庭审。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庭审,主办法官当庭宣判,给旁听企业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最大限度地发挥办案的法律效应、社会效应。

每次公正高效地审结一个涉企案件,就是播下一个优化辖区营商环境的种子。“我们将继续围绕‘规定动作标准化、自选动作频创新’的目标,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江南区法院院长林振明说道。

2018年,江南区法院受理涉企业民商事案件2149件,占全庭收案的71.6%,涉案标的额总计3.46亿元。为助力园区企业发展,今年年初,该院编纂《涉企业民商案件审判工作白皮书》,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列举企业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应对之策。

新闻推荐

整治风景区交通乱象 查扣非法营运车15辆

本报讯(记者廖欣通讯员黄园园)3月1日起,南宁市启动了道路运输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加大对重点场所非法营运的打...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