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动车上救人被索要医师证”事件引热议,宁铁向当事医生致歉获谅解 旅客建议列车上配备专职跟车医生

南宁晚报 2019-03-20 07:00 大字

网友热议医生紧急施救被索要医师证(网络截图)

3月18日,一则微信公众号关于“女医生高铁上救人,结果却被索要医师证”的文章,引爆了朋友圈。医生紧急救治病人,是否需要出示医师资格证?19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表示,陈医生的行为值得表扬和肯定,医师对病人实施紧急医疗救护的,不属超范围执业。在热议医生列车上紧急救治是否该出示医师证时,也有旅客表示“列车上可否配备专业的跟车医生”。

事件

医生列车上救人被要求出示医师证

3月18日,一则微信公众号关于“女医生高铁上救人,结果却被索要医师证”的文章,引爆了朋友圈。该文章称,17日中午柳州至南宁东的动车上,这名姓陈的女医生忽然听到车内广播紧急呼叫,说三号车厢内有一位乘客不舒服,急需医生乘客帮忙救治。

陈医生随后立刻赶往该车厢。给突发疾病的乘客查体后,陈医生考虑其可能胃肠功能紊乱、肠炎,建议吸氧,列车上提供备用药箱里有藿香正气丸,就地取材给患者口服后,患者腹痛慢慢得以缓解。

就在陈医生结束这次救人之举,准备返回自己车厢时,被列车乘务员叫停、让她出示医师证。在陈医生表示自己没有携带医师证后,列车乘务员又提出查看其身份证和车票拍照存案,以及要求她写一份情况说明并签字。

疑似陈医生发朋友圈的内容称,动车上偶遇广播找医生,看好患者后写了个材料,感觉有点怪怪的,还被要求出示医师资格证,并全程录像。另外,疑似陈医生微信对话截图中,一条对话还表示,“如果他们解释一下可能会让我感觉好很多”。

铁路人员上门道歉得到医生谅解

经过多方查证获知,在高铁上救人的医生名叫陈瑞,为柳州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一名技术骨干。在该医院的耳鼻喉科室,陈医生的一名同事告诉记者,陈医生平时就是一个很热情的人。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客运段19日上午通过微博发出“致歉说明”。说明称,经调查,3月17日,D3563次3号车厢一名男性旅客突发疾病,列车工作人员紧急通过广播寻医,陈医生听到广播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旅客进行积极救治,旅客转危为安。对及时施以援手的陈医生及所属医院表示诚挚的谢意。其间,为了留存与救治相关的资料,列车工作人员征询陈医生是否有医师资格证等证件,并对周围旅客、救治过程留下有关文字及影音资料。出示医师资格证并非规定的程序,留存联系方式和现场救治情况主要是便于后续医院更好地救治。但在处置过程中,列车工作人员未向陈医生做好沟通解释,造成了误解,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反映出我们对突发状况考虑不周、处置方式欠妥的问题。对此,我们向积极参与救治的医生及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歉!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努力改进服务工作。

3月19日上午,南宁客运段相关负责人带着当事工作人员当面向陈医生致歉,也得到了她的谅解。

热议

网友热评紧急救治是否要医师证

至昨日下午2时,南宁客运段微博发出“致歉说明”评论达4000余条,记者注意到,网友评论,以及本地医疗界同行评论,主要集中在列车员有无权利索要医师证,并要求写情况说明、亲笔签名、全程录像等方面。多数网友认为,不应索要医师资格证,在该情况下,不要说是医生,即使是懂得点抢救知识的人都会给予帮助;也有网友表示理解,认为需要就出示,没有携带就说明原因。

昨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相关处室负责人称,柳州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陈瑞医生在柳州开往南宁东的动车上积极参与乘客急救,表现出一位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职业素养,这种发扬人道主义和救死扶伤精神,保护人民健康的行为,符合《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规,值得表扬和肯定。《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卫医发[2001]169号)规定,医师对病人实施紧急医疗救护的,不属超范围执业。

该负责人还表示,希望全区医务工作者向陈瑞医生学习,始终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为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医生亲历遇到突发情况如何处理

对于陈医生列车上救治病人被要求出示医师资格证一事,医务工作者有何看法?

广西民族医院高压氧科主治医师慕晓明说:“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行医资格证,但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首先向列车长或乘警表明身份,尽快把遇到的突发情况向自己所在单位的医务科报备,在施救前拍照或视频,留下证据,观察周边环境是否有监控报备,评估病人情况后,在列车长与前方车站沟通后,必须要陪伴病人到前方车站,与当地医院进行交接。而且要写一个书面材料上报所在单位,去年我施救时就是这样操作的。”慕晓明说,曾经看到过有医生施救后因病人死亡被家属索赔的新闻,所以遇到紧急情况时,除了施救,医生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对于铁路方要求出示医师资格证的行为,慕晓明表示理解,她希望医疗机构还是要向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普及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

建议

希望非执业地点救人获法律保护

南宁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石姗姗认为,铁路工作人员这个行为,让医务人员会很心寒。但是如果以后碰到这样的情况,她个人还是会第一时间去帮助救治,因为自己学了专业的知识。

“我判断我能救人,这个行为我可以做,我就一定会去救人。但是,如果我们医务人员在非执业地点的救人行为,能够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就更完善了。”石姗姗说,雷锋精神不是去做一件好事,而是当身边的人有需要时,能勇敢地挺身而出尽己所能,“就好像我们我一个人的力量不能帮那么多人,但是通过我一个人组成一个急救科普团队,去做这个事情,就会有更多的人能够获救。”

列车可否配备专职“跟车医生”

“现在都有家庭医生了,铁路部门可否配备专职的跟车医生?”南宁市民史先生说,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乘坐动车出行,动车上不可避免遇到一些旅客突发疾病,总是依靠列车员广播寻找“旅客医生”也不是办法,万一列车上没有“旅客医生”怎么办?

列车上可否配备专职医生?昨日,记者试图联系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但未给予答复。据记者了解到,一般在列车上碰到旅客突发疾病,工作人员都会先广播询问是否有医生,如果没有医生或旅客病情严重,工作人员会联系好前方车站以及医务人员,让旅客下车接受救治。另一方面,列车上备有常用药,工作人员也经过简单的医疗培训,帮助旅客。

据悉,2017年5月24日济南铁路局青岛客运段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签订战略协议,全国首家列车与医院共建的网络视频远程会诊正式上线运行,为列车提供应对突发疾病旅客的应急救治指导。

昨日,记联系上了青岛客运段青岛至南宁列车K1136次南宁七组列车长闫珠明。据他介绍,有时很难通过广播找到医生,列车网络视频远程会诊一直在使用,一般遇到解决不了的病,会通过网络视频接通医院医生,帮助患病旅客争取最快的应急救治指导和帮助。

■延伸阅读

呼吁火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上配备专业急救医疗箱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工具,特别是火车上,一般都配有一个急救包,里面有简单的血压计、速效救心丸等,基本只能满足一般的紧急突发情况。而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现场往往束手无策,从而耽误了救治的黄金时间。在一些发达国家,火车上甚至备有除颤仪,在公共场所,每隔一段距离,也都备有除颤仪等急救设备。

业内人士建议,除了完善社会抢救的法律法规,还应将急救设备和药品引入公共交通工具。至于引入怎样的设备,可参考国外。早在1998年,美国国会就通过《航空医疗救助法案》,规定所有美国的飞机都必须配备医疗急救包,包中有听诊器、口罩、注射器和一些治疗哮喘、镇痛的药物,如果缺少医疗包,飞机就不能正常起飞。

新闻推荐

新旧动能“换挡”加速跑 工业发展“基石”更稳固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是龙头,是脊梁,是硬支撑。2019年是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第一年,南宁市该如何挺起工业脊梁?从近日南宁...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