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落户”限制,推出购房、生活补贴,重金大幅招揽高层次人才 广西各市人才引进政策再升级
□本报记者景喆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全国各地正激烈进行的人才战争再上新台阶。
面对全国如火如荼的人才大战,广西各市亦不甘示弱,多地发布多样化人才政策,再次面向社会吹响人才“集结号”
1、全面放开人才落户限制
2018年8月10日,自治区公安厅发布《广西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全面放开人才落户限制。大中专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凭毕业证和身份证、初级及以上技能人才凭国家职业资格证和身份证,可在全区城镇申请落户,不受就业、住房、缴纳社保条件限制。引进人社部门认定的急需人才可以在全区14个设区市的城镇自主择地落户。上述人员在办理本人落户手续时,可同时办理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落户手续。
据自治区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措施实施后,在人才落户条件方面,我区是全国门槛最低的,特别是对引进的人社部门认定的急需人才,可以在全区14个设区市的城镇自主择地落户。也就是说,这些人才可以选择在工作所在市以外的其他市的城镇落户。
作为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在广西领先的城市,南宁市早在2017年12月就大幅度降低了人才落户标准,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对在南宁市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的各类专业人才,实行“零门槛”入户政策,其共同居住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以办理随迁。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社会保障室主任陈秋霖认为,落户政策不断放宽,逐渐形成统一的人力市场,是国家发展需要的,可以说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要从户籍开始,逐步解除劳动力要素之间的流动壁垒。
2、购房、生活补贴成重要手段
购房、生活补贴成多地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今年2月,南宁市正式出台《南宁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实施办法》,在南宁第一次购房补贴方面,A类可获200万元,B类可获120万元,C类可获60万元,D类和E类新引入到南宁市重点支持企业目录以及教育、卫生等重点专业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分别最高可获40万元和20万元补贴。未享受购房补贴的,按规定给予申请租住人才住房优惠。
柳州市则对新引进人才在购置首套家庭住房按照不同标准给予购房补贴,A类人才最高500万元;B类人才最高300万元;C类人才最高200万元;D类人才50万;E类人才30万元;F类人才8万元;G类人才5万元;H类人才有最高两万元。未享受购房补贴或入住人才公寓的按人才类别不同,按每月最高3500元、最低500元的标准给予租房补贴。
桂林市对引进至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在本市范围内首次购买商品房的,按六类给予最高80万、最低10万元的购房补贴。
梧州市则对全职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顶尖人才,发放不低于100万元的安家费;全职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分别发放8万元至39万元的安家费。
贺州市对引进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学科(技术)带头人,各类省(部)级重大人才工程(计划)人选,给予安居补贴40万元,生活补贴2000元/月。引进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学科(技术)带头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安居补贴30万元,生活补贴1000元/月。
对贺州市急需紧缺专业的、且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或者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给予安居补贴20万元;其他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或者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给予安居补贴15万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生活补贴800元/月。既有正高职称,又有博士学位者,可同时享受双份补贴。
百色市推出安家费、购房、租房、人才公寓四种住房模式,有效解决人才住房保障问题。引进人才最低给予一次性税后安家费10万元;在百色购买商品房的,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助;无住房的,每人每月至少给予800元租房补贴或免费入住人才公寓。
除此之外,各地人才引进服务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南宁市对新引进至重点产业、项目和领域的企业或机构并签订3年及以上服务协议的青年人才专门给予生活补助。
其中,对博士研究生、副高级以上职称获得者,按服务年限每年度给予5万元生活补助,最高发放25万元的生活补助;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高级技师、中级职称获得者,按服务年限每年度给予2万元生活补助,最高发放10万元生活补助;对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技师、初级职称获得者,直接给予1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
为了吸引万千学子入柳,柳州人才新政提出,对企事业单位新录用和来柳州创业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在柳州参加社会保险并正常缴费6个月以上,给予生活补助:博士每人每月1500元、硕士每人每月1000元,补助期限3年(其中新引进到企业、学校、医院、科研院所或来柳自主创业的博士、硕士补助期限5年);获得学位的本科生每人每月500元,补助期限1年﹝其中国内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学科毕业生和国际一流大学(权威机构综合排名前500)毕业生补助期限3年﹞。
3、重金大幅招揽高层次人才
为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各地不仅有扶持政策,更有真金白银奖励支持。
南宁市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资助”“企业选聘高管人才”“工科博士硕士入邕企”等重大引才活动,吸引大批领军人才和创业创新人才向南宁集聚。
4年来,南宁市成功引导72支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16名企业高管人才、200多名工科博士硕士向南宁市重点产业集聚,其中有院士背景的团队就有17支。集聚产业高端人才和骨干人才共1100多名。
近3年来,南宁市分别给予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引进的左铁镛院士团队、王国栋院士团队、张新明教授团队创业创新项目资助500万元、300万元、300万元,成功将南南铝材推向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而该企业也成为广西唯一的2017年度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而工业重镇柳州,在高端人才方面同样求贤若渴。每两年在市属及中央、区属在柳工业企业重点引进培养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中,评选柳州市工业企业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每人每年一次性发给政府特殊津贴4万元。
对出博士工作站留柳或来柳在企业工作的博士后,一次性给予每人20万元的科研经费。对在柳自主科技创业的博士和硕士,依据创业项目市场前景和效益评估情况,分三档给予博士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和硕士10万元、25万元、50万元的创业经费。
对在柳州创办小微企业的各类人才,择优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10万元至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和相关融资扶持;吸纳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1年至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项目实施后形成规模或直接创办规模以上的企业,根据其营业额和税收、技术创新推进、行业带动、技术项目绩效、高层次人才集聚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给予100万元至300万元的创新创业奖。
根据《桂林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暂行办法》,全职引进的人才除用人单位正常的工资、福利待遇外,还可根据人才类别享受从3万到80万元不等的人才津贴。同时,桂林市将给予个人所得税奖励、购房补贴、租赁补贴、科研资助等。
百色市也通过多元的奖励激励措施,从人才贡献、创业场租和柔性激励等三个方面给予高层次人才多角度政策支持,在保障高层次人才个人待遇的同时也给予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立人才贡献评价机制,对于参加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或专业的国际、国内最高荣誉奖项评选获奖的,可获得最高30万元奖励;在百色市自主创业达到一定条件,可获得最高15万元的场租奖补;对柔性引进的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的院士工作站开办经费等优厚政策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人才,不仅能灵活用人机制,还能有效助力攻克关键性技术难题。
4、强化人才培育提质增量
在不断升级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我区各地亦出台了许多强化人才培养提质增量的政策:今年1月出台的《南宁市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的若干措施》中明确,南宁市不仅将向重点企业输送产业工人给予奖励、给予校企共同培养技能人才补贴。
柳州市则大力培育“龙城金蓝领”,鼓励支持在柳企事业单位技能人才学习提升。对新取得高级技师、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与驻柳或市属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3年以上并连续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12个月以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1万元;对代表柳州市参加世界级、国家级、自治区级技能大赛获得奖项名次的个人,按1:1的比例配套奖励,并给予所在企业3万元至10万元的奖励。每3年评选一次“龙城技术能手”,对获评个人给予奖励2万元。对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成功申报建立国家、自治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分别给予一次性申报成功奖50万元、30万元、20万元,次年起每年分别给予经费补助20万元、10万元、5万元;成功申报建立国家、自治区、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次年起每年分别给予经费补助30万元、20万元、10万元。
同时,柳州还鼓励企事业单位改善提升技能人才结构比例,连续3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0%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梧州市从打造培养基地、实训基地、合作基地等方面入手,大力加强本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梧州市院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专门设置电子信息技术、汽车维修、陶瓷等专业,分类培育高技能人才,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有效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对接。
5、如何留住人才考验城市真实力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争夺人才愈演愈烈的背后是对我国经济转型、就业转型、教育转型、政府公共服务转型的考验。
陈秋霖认为,短期来看,降低落户门槛的确能够吸引人才,但长远来看,特别是现阶段在国家层面上出台了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的新政,就更考验城市留住人才的实力。经济前景好、支柱产业多、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完善都是城市实力的体现。
“要做好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让城市变得温暖。”陈秋霖提出,除了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外,还要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针对当前年轻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制定政策,建立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
针对城市自身实力的锻造,杨燕绥认为应当从简单的数量发展向质量和特色转型。城市发展应当全国布局,各个地区应遵循当地文化、资源状态整体规划、全面转型,“有些适合绿色种植,有些发展旅游,而非盲目跟风开发房地产。”杨燕绥提出,全面转型且具有人文发展氛围的城市,才能留住人才和人口,发挥他们的作用。
新闻推荐
交警用无人机执法 合不合法 网友认为新技术应用体现执法创新,但也质疑执法覆盖面及安全性专家称需警惕航拍侵犯个人隐私
无人机抓拍道路违停。图片来源:《新京报》“开车还敢违停吗?连无人机都加入抓拍违法行列了。”2月28日,一则网帖热传,文中指...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