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让你心痛还是心动 专家称,红包的传统寓意不应变了味
关于过年红包的调查数据
过年话题之红包风俗
南国早报记者黄占玲郭燕群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成为许多人过年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红包也成为春节让人心痛又心动的词语。春节期间,有人倡导节俭,只发20元红包;有人粗心大意,发错了红包;还有人发红包时,喜欢“搞搞新意思”。发出去的红包,收到的红包,承载着新春祝福,也掺杂着百般滋味。专家表示,过年红包不应成为负担,而应让其回归吉祥的本源。
1常规操作
“礼尚往来”背后真心累
朱女士平时在柳州工作和生活,只有大年初四南宁农村婆家开年的时候,才回南宁看望耄耋之年的公公。去年春节,她特意给公公准备了1000元的红包,同时也给农村的亲戚准备了多个小红包。每个红包的金额不一样,但包装都一样。过年人多,忙乱中朱女士稀里糊涂地把1000元的红包错发给别人了。“当时不知道发给了谁,事后只好重新封了一个1000元的红包给公公。”朱女士说,为了避免类似“乌龙”,她今年春节前准备了几种包装不同的红包,根据亲疏远近,封好不同面额的红包,分别放在衣服的各个口袋里。“要记清哪个口袋装的红包是给哪些亲戚朋友的,过年发个红包,还真心累!”
南宁的叶先生则收到一个莫名的红包。2月9日大年初五,叶先生一家人到孩子的外婆家、石埠农村开年,当天收到的红包,孩子基本都拿给了叶先生。晚上,叶先生在整理孩子的红包时,发现有个400元的红包怎么都对不上号,到底是谁给的孩子也记不清。“俗话说‘礼尚往来’,谁给的红包,按理说要礼节性封一个回去,如果不知道是谁给的,礼数方面就没法做到位。”叶先生说。
2花样翻新
红包“内容”不局限于人民币
在校大学生小林老家在玉林,根据当地的风俗,还没有步入社会工作的学生,不需要发红包,但小林想趁佳节表达自己对亲友的祝福,就准备了几个数额比较小的微信红包在亲友群里发,哪位亲友抢到0.66元的红包,小林就帮助对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完成一件事。
这种发红包的方式,意外地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今年春节期间,小林替小姨做了一次家务活,陪堂妹去看了一场电影,替表哥喂了一次宠物狗,“这些是他们抢到我的幸运红包后,要求我陪他们一起做的事。既能表达自己的新意,又能帮到他们,我感觉这样做很快乐”。
无独有偶,家在南宁的职场新人小苏也准备了一些红包“代劳券”。小苏说,刚参加工作经济收入有限,自己只给长辈发了红包,没办法给表弟妹、堂弟妹发红包。不过,她写了一些自己能做、也能帮到对方的事,作为“代劳券”装进红包里,分发给小字辈们。这些“代劳券”的内容很丰富,比如,给10岁的表弟,是可以辅导他做寒假作业。“虽然红包里没有钱,但堂弟妹、表弟妹拿到红包后,都很开心。”
过年发红包,也是有“学问”的,怎样发红包体面又“性价比”高?南宁江西镇的邓女士告诉记者,大年初六开年时,家里会来不少亲戚朋友,开年宴一摆就是十桌八桌。“这个时候发红包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家人的事了。”一般情况下,父母会特地交代邓女士和兄弟姐妹们,哪些长辈的孩子红包他们负责,兄弟姐妹们不用再给,避免重复支出。
南宁市江南区某小学教师周女士告诉记者,她发红包一般只有20元、50元,但平时会注意收集一些精美的红包包装,用精美的包装发红包,看起来体面又有格调。
家住凤岭山语城的方女士说,今年她孩子收到的红包是两张万象城的停车券,“挺实用”。
南宁市的张女士,每年喜欢到银行换一些5元的连号新钞票。“一个红包装20张5元的新钱,这样显得厚实,连号新钞票也比较特别。”
南宁的杨女士是一名小学老师,酷爱旅游的她每逢假日都外出旅行,多年来走了多个国家,兑换有不少外币。今年春节,她用外币封了两个红包给朋友的孩子,红包里各有50元加元。她说,外币有价值,还有纪念意义。
3形成默契
年轻一代相互间不封红包
“我们过年不收红包,太麻烦了。”南宁的杨女士说,毕业参加工作十几年,同学朋友们都已结婚生子,一般来说,红包封出去多少,别人也会封回多少给自己。“相当于一样的钱,在不同的红包和不同的人手里转了一圈。每年家里都剩一堆崭新的红包包装,丢了可惜,不丢又占地方。”杨女士说,她现在明确表示过年不收红包,别人实在要给,她也会找机会再塞回去。
“其实红包发多了是负担,发少又拿不出手,互相发来发去真费事。”家住南宁市七星路的罗女士也说,她和朋友之间都有默契,不会主动发红包。不仅如此,家族里的年轻一代现在也基本形成了默契,彼此之间不给对方的孩子发红包,只发给老人。
南宁市的刘先生说,自己所在单位的同事,很早以前就达成共识:相互之间不封红包。而且,他和好友之间也这样,不互封红包给孩子,“但是后来觉得这样少了年味,毕竟孩子们收到红包还是很开心的,于是我们就说好,大家给红包都不超过100元,主要是给孩子们一些过年的仪式感”。
4倡导新风
过年只发20元红包
近年来,不少人发现,过年红包变得“不对味”,一些红包数额越来越大,给部分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增加了负担。今年春节前,南宁市江南区一位网名为“李郭同舟”的网友,在微信朋友圈发出倡议,倡导人们在春节期间只发20元红包作为拜年祝福,并号召大家“回归本真,节俭过年”。该倡议得到许多网友的点赞。
“李郭同舟”告诉记者,她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以更轻松、节俭的方式过年。对此,市民宋先生认为,过年红包给20元,“比较人性化,孩子可以拿去买一些学习用品,孩子开心,大人也没有压力”。
南宁市江南区文明办主任唐柳青认为,倡导节俭过年,意味着一些市民的文明素养在不断地提升。她希望,除了春节之外,在升学宴、婚庆酒、祝寿宴等方面,市民也能回归理性,在节俭的基础上传承好的习俗。(更多相关报道见A11版)
专家观点
切莫让红包变成负担
广西民俗学会会长王光荣介绍,对于红包的称呼,各地各不相同,“红包”是普遍的叫法,另外还有“封包”“利是”“压岁钱”“新年钱”等说法。以前,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红包),表示“压祟”之意,即祛邪避灾、保佑平安,寄寓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殷殷祝福。
广西社科院副研究员姚华认为,如今,过年发红包已经成了大部分在外务工人员回家时一笔最大的开销,在一些地方,如果给的红包钱给得少了,甚至会被人误认为在外面过得不好,“这无形之中给他们增加了负担”。
姚华表示,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只能靠人们更新观念,达成共识,移风易俗。当然,年轻人也可从自身做起,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内,给出金额合适的红包。因为过年给红包,真正寓意在于送祝福和讨个好彩头,而不是看金钱数额。此外,当孩子领到红包时,父母应当借此机会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新闻推荐
乌兹别克斯坦足协宣布参赛,第三届“中国杯”最后一支参赛队伍确定 3月的南宁赛场,最大看点还是国足
乌兹别克斯坦队在刚刚结束的亚洲杯比赛中实力不俗■本报记者林显威距离3月18日在南宁吹响开场哨还仅剩一个多月的时间,第...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