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获命名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不断焕发“绿色魅力” 荒山种下吴茱萸 农户楼房“节节高”
村民采摘吴茱萸(邕宁区委宣传部供图)顶蛳山花海(邕宁区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 李璋 通讯员 熊千梅
原来的荒山坡种上了吴茱萸,农户年收入从5000元增长至5万元;淘汰5年一收成的速生桉,改种经济价值更高的香樟……近年来,南宁市邕宁区党委、政府不断探索实践经验,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仅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甜头,邕宁区也于去年12月获命名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月22日,记者走进邕宁区,感受这里的“绿色魅力”。
荒山坡飘出吴茱萸香
走进邕宁区新江镇新乐村那贡坡,放眼望去都是两三层高的已建或在建的居民楼。“原来村民的房子都是一层的多,种了吴茱萸之后,这些房子大多都建成了两层半、三层半,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吴茱萸楼’,16户贫困户也全部脱贫,吴茱萸真真正正让农户的口袋鼓了起来。”邕宁区新江镇镇长潘春兰自豪地说。
吴茱萸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材,种植一年半以后开始有收入。那贡坡吴茱萸示范基地建立于2015年3月,逐步淘汰原来种植甘蔗、玉米等传统农业,连片种植吴茱萸550亩,辐射带动周边种植950亩。由于种植吴茱萸土地要求不高、人工投入小、收益见效快,原来丢荒的山坡地、滩涂也逐步种上了吴茱萸。据邕宁区创丰吴茱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炳珠介绍,吴茱萸的亩产值能达到2万元,去年一亩地的纯收入1.5万元以上,剪下来的枝条一斤都能卖4元钱,农户的种植热情非常高。“原来我种甘蔗每年收入五六千元,从2015年种植吴茱萸后,2016年收入8000元、2017年收入40000元、2018年收入50000元。今年计划增加投入,再多赚点钱。”村民黄昌西说。
速生桉地改种香樟林
邕宁区是农业大区,土壤肥沃,如何守护好“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村民们有话说。
在位于邕宁区中和乡中和社区祥旦坡的绿野香樟产业示范区,村民孙兴效说,以前村里基本都是种植速生桉,如今村民逐步开始放弃老观念,改种其他树种。他此前种植了70亩速生桉,5年一收成,每亩收入三四千元。现在他改种的15亩香樟已经开始有收益,每亩收入3600元左右,扣除人工成本等纯收入还有3100元。对比种植速生桉,每年都有收成的樟树收入明显高了很多,经济效益高且对生态环境压力小。“我今年打算种植20亩香樟,逐渐淘汰速生桉。”孙兴效说。
据了解,邕宁区在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中,合理布局生态产业发展,培育了桑蚕、香樟等以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生态文化旅游成新地标
说起到生态旅游,近期的一个网红景点不得不提,那就是不久前正式开园的南宁园博园。邕宁区整合顶蛳山一带的山、水、林、泉、湖生态人文资源,争取到第十二届园博园落户邕宁。南宁园博园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不大拆大建,不推山、不填湖,保留现状植被,通过生态保护、矿坑修复和海绵规划,打造生态园博。在园博园主园区西侧的顶蛳山田园风光区,作为重要配套项目将重点打造“顶蛳山花海”和“美梨花海”主题观赏园,四季瓜果采摘园、悠闲养生农家乐、稻作文化体验园等项目,着力打造成为邕宁区“两山”理论实践的示范区,都市周边、周末“双周”最佳旅游目的地。
百济镇红星村坛里坡结合全坡3000多亩沃柑产业基地,带动周边村坡群众种植1000多亩,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与城郊乡村旅游业联动发展的传统岭南壮乡古村落。此外,那贵坡樱花园、蒲津公园、不孤湖景区等也不断释放出“绿色能量”,成为游客追捧的景点。
加强治理守护“绿水青山”
守好“绿水青山”,才能收获“金山银山”,这样的新理念已融入邕宁区发展的血液中,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邕宁区人民政府近几年加强环境治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新环保法实施后,共处罚72家(次)企业,罚款294.8万元,适用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案件4件。关闭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业20余家,淘汰拆除燃煤小锅炉75台。取缔关停沿江企业14家,截流沿江污水直排口14个,清理船只846艘,清理排筏104个,清理网箱573箱,建成5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建成1个垃圾处理厂,建73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等。
新闻推荐
关于南宁市邕江上游引水工程一期工程 管线工程心圩江施工降水的通告
南宁市邕江上游引水工程一期工程——管线工程是保证南宁市居民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重大民生工程,通过上移邕江取水口,落实国家...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