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旧如旧的“三街两巷”

广西日报 2019-01-24 07:37 大字

1932年南宁市兴宁路、民生路交叉口骑楼(资料图片) 新近改造后恢复素雅风韵的兴宁路、民生路路口一侧 改造前的金狮巷巷口 改造后的金狮巷巷口

罗劲松文/图

为更好地挖掘和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近日公布第三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位列其中——

得悉开街不久的南宁市“三街两巷”近日正式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笔者欣然前往探访。

记得,5年前南宁市宣布启动“三街两巷”(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金狮巷、银狮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时,笔者就曾经专程前往兴宁路、解放路和金狮巷一带探访。面对遭遇历年反复拆解、改造弄得面目大变的骑楼街和破旧的金狮巷,以及早已消失在一堆杂乱楼房中的银狮巷,深感要恢复南宁老建筑原貌,要再现南宁历史文化韵味,难度极大。

如今,步入兴宁路步行街,赫然看到立于步行街西侧的骑楼,经“三街两巷”一期工程改造后,已然显露原本素雅的风韵,与东侧贴满红色大理石瓷砖的楼体形成鲜明对比。

站在这条饱经沧桑的骑楼街上,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令人崇敬的“老南宁”雷时忠先生的身影。18年前,当兴宁路、民生路骑楼老街即将被“全新改造”时,以雷时忠先生为代表的一群“老南宁”挺身而出,出于老文物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坦诚建言:兴宁路从1927年至今已形成一条有着浓郁岭南特色的骑楼商街,老骑楼建筑风格成为南宁极富个性的景观资源和文脉记载,任何形式的改造都应该以保存其历史风貌为前提。

此后,南宁市多次邀请区内建设、规划、环保、文化等方面专家座谈,大家普遍认为改造方案中所显示的欧陆建筑风格太明显,不符合南宁骑楼历史风貌。对兴宁路、民生路的改造,应该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

虽经雷时忠等专家及民众一再呼吁,改造为步行街的兴宁路、民生路还是按照所谓现代美的观念贴上色彩艳丽的大理石瓷砖,南宁骑楼商铺原有的淡泊、素雅气质被遮盖在一片红红绿绿的“喜庆色彩”之中。连兴宁路一带的老街坊,面对眼前这条行走了几十年的路,都感叹“变得陌生了”。

如今,“修旧如旧”观念终于在“三街两巷”一期改造工程中得到重视和体现,老骑楼特有的花窗、砖雕、牌坊、罗马柱、圆拱窗、穹顶,一一再现。整排骑楼,素面朝天,落落大方。

由重建的门楼步入改造后的金狮巷,只见原本仅剩一块碑刻、一排石砌后宫墙与台阶的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在保留后宫墙石壁与台阶原状的基础上立起了纪念碑亭。与纪念碑亭相伴的城隍庙,也按明代风貌再显风姿。

在“老南宁”的记忆里,南宁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初年。建庙的目的,是追念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为抵抗外敌入侵而捐躯的邕州知州苏缄。新建的城隍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城隍殿、寝殿,东西两侧有配殿、廊庑陪侍。凸显岭南特色的建筑装饰风格,释放的是邕城香火传递的历史文化意味。

最吸引游人驻足观赏的,是金狮巷原本残破不堪的10来幢清末民初老宅院,如今完全遵循“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复,一色青砖青瓦青水墙,既修补了残破墙体与门面,又保留着岁月沧桑的印记与韵味。

据修复工程管理者自述:修复过程中,所有的房屋,都尽可能保留原来的风貌,我们所做的只是修缮。因为,这里的一砖一瓦,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如果不小心打掉一块砖,打烂一片瓦,那就是打碎了一个故事,打碎了一段历史——这是不能允许的!

这样的对待老街老巷、对待南宁历史文化的态度,令人赞赏!

沿巷道信步走来,只见56号汤家宅院大门虚掩。征得主人同意,推门而入,眼前建于清代的门楼依然保存完好。院中楼房,透着古色古香的气韵。

在最热闹的商业街区能保有这样一幢清代老宅院,主人抑制不住庆幸、自豪与踌躇满志的神情。

祖籍广东的汤家当年沿水路来到广西,立足邕城做转手贸易,将采购于香港、广东的“洋货”溯邕江、右江运抵百色,再采购百色山区的土特产,顺流销往广东、港澳等地。之所以选择金狮巷建屋定居,看中的是西边巷口临近邕江码头,接货、发货都十分便利的地理位置。

曾经繁华、热闹的金狮巷、银狮巷“富人区”,在经历数十年门庭冷落、满目苍凉之后,终于再度热闹起来。汤家后人指着左邻右舍感慨:“这些宅院原来的主人都搬走了,只有我没放弃,坚守到现在。”

坚守,让汤家再获商机!

开街迎客的“三街两巷”一期工程,商业面积不过6000平方米,却瞬间成为南宁老城区一片热土。邓颖超纪念馆来了,漓江书院来了,民族服饰博物馆来了,还有荔园饼家、各式特色餐饮店,一家家也都跟着来了……

曾经长年“铁将军”把门,房檐墙角挂满蜘蛛网,随处可见残垣断壁的老宅院,又开始人进人出,人来人往,恢复生机。徜徉其间,在庙堂、商铺、幽巷、深院之间徘徊寻觅,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当然,在一片赞扬声中,也能听到一些“老南宁”发出的商榷声。来到原中华电影院所在地,面对按老照片模样重建的中华大戏院,马上联想到近日网络流传的公众号“陈说往事”发布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由20世纪30年代中华大戏院演化而来的中华电影院,虽经多次改建,外观完全变了模样,但最有特色的中华大戏院前楼原貌及楼座框架仍然保存着。如今,把老建筑推倒重来,甚为可惜。

据相关人士解释,之所以拆除中华电影院老楼,是因为改造时发现影院前楼主框架有裂痕,属于危房。

在“修旧如旧”过程中,究竟哪一种手段和方式才是保存历史文化元素的最佳方案,没有固定模式,是一道棘手难题。兼听则明,不论民众的说法和见解是否可行,都值得认真听取,慎重考虑。当初,如果认真听取并采纳雷时忠先生的意见,如今也就不用大费周章再来对骑楼进行第二次“修旧如旧”的改造了。

逛罢“三街两巷”,不禁又想起一位生长于南宁的老作家曾经的感言:“南宁并不缺少文化底蕴。南宁缺少的是一根能够真正按‘修旧如旧’原则承担起老城区科学改造重任的扁担。”

但愿,随着二期、三期改造工程的持续展开,“三街两巷”能成为这样一根承担重任、承载南宁人期待的“扁担”。

新闻推荐

春运期间 广昆高速山心段半封闭施工 途经司机请减速慢行

本报讯(记者黄清通讯员通讯员徐荣彤陈佳佳)因道路塌方,1月21日至3月1日(春运期间),G80广昆高速公路南宁往广州方向389公里+850...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