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工程 推进专项治理高质量发展

南宁日报 2019-01-22 05:48 大字

本报讯(记者尹海明通讯员韦恒聪)自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南宁市纪委实施“创新+”工程,通过精准监督、提级审理、兵团作战、靶向监管等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提升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质效,扎实推进专项治理高质量发展。

创新+监督,科技助推监督“精准化”。打造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全市乡村干部直系亲属数据库、扶贫领域“随手拍”举报平台等立体化智能化监督模式,通过科技手段海量筛查、自动比对、精准查找问题线索,让“数据多跑路”,让办案人员少跑腿,不断提升监督实效。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通过智能云平台发现问题线索29条,转立案4件;通过扶贫领域“随手拍”平台发现问题线索30多条;运用大数据比对发现问题信息3000多条,立案200多件。

创新+审理,源头治理案件“宽松软”。率先实行县区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提级审理,前移审理关口,主动介入、优先办理,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定性关、量纪关,确保案件处置标准一致。同时,对各县区案件审理超期、处置偏轻偏软进行督促纠正。截至2018年12月底,南宁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共审核把关各县区上报的扶贫领域案件308件,其中建议改变定性处理27件、纠正偏轻偏软处分档次的案件60件。

创新+执纪,兵团作战破解“办案难”。构建市县两级“兵团作战”格局,按照片区协作、交叉办案、提级办案等模式,形成力量联合、问题联查、整体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共排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144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81人。

创新+监管,靶向监管构筑“防火墙”。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监管优势,推动37个扶贫责任单位将脱贫攻坚责任与专项治理责任相结合,围绕扶贫资金管理问题易发多发重要领域、重要环节、重要岗位进行排查梳理、堵塞漏洞、完善制度,按照一季度一报要求,及时将问题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进行核查。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各扶贫责任单位共反馈问题313个,移交问题线索245条。

新闻推荐

3女子“组团”跳楼民警19小时劝回她们 不过3人随即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行政拘留

3名女子为维权扬言要跳楼。本报讯据《南宁晚报》报道,1月16日,3名女子跑到南宁市民族大道世洋大厦楼顶扬言跳楼。据了解,3...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