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故事总是情 南宁民谣唱不尽

南宁日报 2019-01-21 05:48 大字

南宁民谣代表性传承人谢桂友正在家里哼唱《贺元宵》,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气氛。 本报记者胡明峰 摄

编者按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在贴近中反映群众心声,从细微处讲好奋斗故事,继续通过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让人们感受到南宁迈进新时代的蓬勃朝气与无限活力。近期,南宁日报派出多组记者,走进社区人家、深入乡村农户,探访这座城市的百姓故事和发展变化。即日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强四力融合报道”栏目,记者将在每一次深入基层中提升脚力走进群众心坎,在洞察生活中练就敏锐眼力发现更多故事,在奋发勤学中练就过硬脑力不断深入思考,在书写时代中汇聚强劲笔力反映百姓心声,努力实践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要求,展现新一年全市各族人民的新风貌。

“闹元宵,挂彩虹,家家门前挂灯笼,到处有人舞狮子,仲有一处耍长龙。狮短短,龙长长,满街锣鼓咚咚响……”隔着门不远,就能听到屋里传来一曲用“白话”演绎的歌谣,南宁民谣代表性传承人谢桂友正在家里哼唱南宁民谣《贺元宵》,屋里两岁多的小外孙女也在一旁咿咿呀呀学了起来,逗得满屋子人哈哈大笑。

“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到长辈们在春节期间哼唱这首民谣,一年年过去,每一个词句都深深印在了记忆里,又快到农历新年了,忍不住要哼上几句。”因为从小耳濡目染,10岁时,谢桂友就已经会唱这些流传广泛的南宁民谣。“那时金狮巷、银狮巷、解放路等南宁老街老巷里的住户基本都会唱,街头巷尾流传着各种不同内容的南宁民谣。”谢桂友说,民谣文化里蕴含着南宁人最真实最自然的生活状态。

时光流逝,谢桂友已年逾花甲,过去声音嘹亮的长辈街坊对曾经传唱的南宁民谣渐渐淡忘了,春节里欢快的民谣诵唱声渐失踪迹。既无完整的文字流传下来,老一辈人的歌声又在慢慢消失,谢桂友意识到,如果不加以保护传承,这些南宁独有的文化记忆也将随着时间流逝而不复存在。

2013年,谢桂友从广西交通职业学院退休后,经常走街串巷,探访一些古玩市场,回到老地方寻访懂南宁民谣的老人。每遇到年纪稍长些的老南宁人,他都会试探性地哼几句,“您还记得这首民谣吗?”在听到肯定回答后,谢桂友难掩心中的激动,“很多老人听到我唱以前的民谣,讲过去的事情感到很开心,都打开了话匣子,给我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南宁民谣的故事。”

过去的老街坊李驹非常支持谢桂友收集南宁民谣的工作。“这些民谣是一辈辈传唱下来的,有春节这种传统节日里热烈气氛的场景,有日常生活中家长里短的细节,不能让这些民谣和记忆就这么消失了!”一聊起南宁民谣,李驹就回忆起过去沉浸在民谣声里的美好时光。

广西交通职业学院学生覃虹超毕业后依旧与谢桂友保持密切联系,“我喜爱南宁民谣,也愿意为南宁民谣的保护传承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年轻人对网络的运用为谢桂友的收集工作省力不少,“无论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还是把南宁民谣相关活动素材上传到网络上,我都尽力帮助谢老师做好这些工作。”覃虹超说,通过网络的方式,收获了很多南宁民谣的内容,寻回了不少原汁原味的南宁民谣,同时也影响更多人关注了解南宁民谣。

2016年,谢桂友与同学回到母校解放路小学参加毕业50周年庆祝活动,当时正值“南宁民谣传承基地”落户解放路小学,学校也在寻找一名传承人。在校友的推举下,经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后,2017年11月,南宁市人民政府公布确认谢桂友为南宁民谣代表性传承人。

“看着小孩子们学着南宁民谣,我感到非常安慰,有新生力量为继,南宁民谣才具有更蓬勃的生命力。”谢桂友说,他们还将收集的近200首流传广泛的南宁民谣集结成册,名为《书画南宁民谣》,详细地记录了相关文字和背后的故事。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旧时光里,南宁人辛勤俭朴的生活景象正发生着变化,“又见落雨大 ,水浸街,冇见阿哥担柴上街卖,满街阿嫂着名牌,车水马龙辉盛世……”去年,谢桂友自己改编的新南宁民谣引得一片叫好声。生活的富足,生产资料的日益充沛给南宁人带来的改变都体现在了南宁民谣里。谢桂友说,南宁民谣是南宁人生活的写照,也当随着生活变迁而发展变化,在新旧时光交汇里,让大家感受民谣文化的韵味。

新闻推荐

年关将至,兴宁区法院对一批拖欠劳动报酬案件开展集中执行行动 拖欠员工加班费 法官上门突击搜查

酒店老员工长期加班却拿不到加班费,负责人“躲猫猫”并多次找借口不支付……1月18日,兴宁区法院出动36名执行干警兵分四路...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