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租2.5亩地给企业 农户打官司成功索回
本报讯(记者 韦薇 通讯员 陆玕)农户马某将10亩土地租给李某经营的酿酒公司,但他在事后测量时发现多租了2.5亩,起诉至法院要求李某返还超出约定的2.5亩土地。法院判决支持了马某的诉请,但这2.5亩迟迟没返回,马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近日,法院妥善化解该起执行案件,在不破坏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实现了申请人马某的债权。
2005年,李某与兴宁区三塘镇建新村的马某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双方约定马某将其家庭经营使用的10亩土地租给李某。2012年马某对土地进行测绘后发现,李某实际使用面积为12.5亩。于是,马某起诉至法院要求李某返还超出约定的2.5亩土地,法院判决支持了马某的诉求。判决生效后,在2.5亩土地迟迟未得到返还的情况下,马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李某是一家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且租用的地块上经营一家酿酒企业,原料均来自附近村民种植的洛神花和桑葚。仅2018年,李某的企业和合作社就带动103户农民实现脱贫,项目也被兴宁区政府列入“一区一品”重点扶贫项目进行扶持。
马某的合法权益要坚决维护,李某的民营企业正常经营也不能破坏,否则众多贫困户的利益也将受到影响。在现场,承办法官发现判决返回的2.5亩地在这连片的12.5亩地中并没有明确指向,涉案的12.5亩地块上大部分已用于合作社的种苗培育及李某企业的办公用地。
对返还2.5亩地这个争议焦点,执行法官经过详细的现场调查、走访、勘测工作,发现在地块上有一片地仅种有少量种苗,如若把此地块作为返还方案,既维护了村民马某权益,又最大限度减少李某企业经营损失。接下来,执行法官通过耐心地沟通平复双方情绪,促使双方坐到一起进行协商。
最终,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握手言和。
新闻推荐
在2018年度“讲好兴宁故事”典型人物宣讲活动中,为保护和传承南宁民谣而不懈努力的退休教师谢桂友讲述自己的故事。本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