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产品不亏当赚、银行理财收益下滑、P2P平台频频爆雷、囤美元得不偿失 理财“钱途”黯淡 投资更趋理性
2018财经盘点之理财
南国早报记者廖敏
已经过去的2018年,“赚钱难”成为理财市场的关键词。在国内外形势风云突变的大背景下,各类基金难有赚钱效应、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滑、银行理财也难觅保本产品、P2P全面“爆雷”等等,本金不亏就是赢。大趋势中也呈现着结构性变化,短债基金走红、净值型银行理财占比增加、P2P行业大洗牌。不少投资者感言,经历了市场的洗礼,自己心态更为理性,不再盲目看收益而更懂得考虑风险。
1买基金
有人忧愁,有人躺赢
市场回顾:
受股市调整的影响,2018年公募基金的业绩可谓惨淡收场。从公开统计数据来看,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为-24.41%。此外,混合型基金、QDII基金等也表现不佳。货币基金尽管收益率一路走低,由4%以上滑至3%或者“破3”,但仍以正收益而成为赢家。值得一提的是,债券基金去年的收益反超货基。
2018年,南宁的毛女士忙着生二宝,无暇顾及投资理财,只是随便的把钱放在货币基金账户里。没想到年底盘点,竟然成了朋友中的理财收益冠军,朋友们都笑她是“躺赢”。
“2018年的基金市场真是让人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股票型基金在年初还表现得挺好的,没想到一年下来会跌这么多。”毛女士感慨说,她一直都有投资理财的习惯,每年年初都会根据家里的闲置资金情况,进行全年的布局。2018年1月份,随着股市的一波反弹行情,股票型基金表现不错,正在她想配置部分股票型基金的时候,发现自己怀了二宝。
因为要忙着孕检和准备迎接小宝宝,还要照顾正在上小学的大宝,毛女士很快就忽略了自己的投资布局,任由资金一直“躺在”货币基金账户里。“到了2018年4月份时,中美贸易摩擦导致股市急跌,几位好朋友还叫我趁机抄底买股票型基金,我那时候也没心思参与。”毛女士说,就这样,她不仅避开了2018年的大跌,还取得了3.5%左右的年化收益。
从多位股票型基金投资者反馈的情况来看,账户资金几乎都处于被套牢状态,甚至是割肉离场。不过,也有人用逆向思维看待,认为大幅下跌是机会,坚持股票型基金投资。
业内观点:兴业证券广西分公司资深投资顾问黄超智建议,经过持续的下跌调整,眼下A股处于底部区域,做基金定投是明智的策略,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通过长线布局还换取收益。比如,做偏股型基金的定投,新手投资者可根据基金的市场表现,筛选出自己中意的混合或者股票型基金。此外,指数基金定投也是不错的选择。将资金分批买入,坚持从熊市到牛市的投资周期,将能收获可观的回报。此外,中短债基金在投资品种、组合久期和杠杆率调整上更为灵活,2019年债券市场的依然有值得期待的机会。
2银行理财
“保本”难觅,“净值”吃香
市场回顾:
受监管新规影响,2018年银行理财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产品发行数量下降、收益率下跌、产品类型占比调整。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2018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连续下跌,平均收益率由一月的5.26%下降到年底的4.39%。从产品类型来看,短期、保本产品加速退出市场,结构性存款短期火爆,净值型理财崛起。
南宁的庞先生是稳健型投资者,过去一直坚持买银行保本理财产品,“2018年的银行理财市场变化不小,保本产品不仅数量少,收益率也低,我尝试着接受了净值型理财产品,结果感觉还不错”。
庞先生说,2018年年初时,年化收益率5%以上的理财产品很常见,到下半年就很难找到同样的收益率产品,一般要新客理财才有,或者是资金量特别大的定制产品。到了第四季度,年化收益率4.5%的理财产品都不多见,大部分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都在4.2%左右。而买保本型产品,年化收益率更是低至3.5%左右,让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仔细分析了市场变化后,庞先生接受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变化,在2018年3月份,他买入一款净值型理财产品。截至年底,这款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4.4%左右。
对于这个收益率,庞先生很是满意,“我有一个同事在2018年投资了几万元在一个P2P平台上,说是可以获得15%的年收益,但产品到期了几个月之后也没拿到本金和收益。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可控,收益也稳稳的”。
业内观点:银行人士指出,《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无疑是2018年中对银行理财产品影响最大的政策。新规明确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不再“刚性兑付”,还对理财产品操作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杜绝为追求高收益而违规操作。再加之2018年央行前后4次降准,市场流动性大大增加。因此,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收益率持续走低。预计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在2019年还将延续,理财产品的收益或还有继续下调的趋势,建议投资者选择期限相对长、收益相对高的产品,以锁定长期收益。
3囤美元
双向波动,风光不再
市场回顾:
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幅在亚洲和新兴市场货币中处于中游,累计贬值约5.2%。但以年中市场对贸易战预期急剧恶化为分界,上下半年的走势迥异,导致年内双向波动更加明显,以在岸即期汇率计,全年上下振幅高达0.7362元,创下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最大纪录。
经历了前两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急升急贬,不少人开始注意到外汇市场的投资机会,将美元也纳入了自己的理财配置篮子中,南宁的欧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由于人民币汇率一改过去的单边走势,转为浮动模式,欧先生的“囤美元”计划很难有赚头。
“2018年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6.5左右,我兑换了4万美元,花了大约26万元人民币。后来买了一款投资期限1年的美元理财产品,年化收益2.3%。”欧先生说,在此期间,中美出现贸易摩擦升级,美联储多次加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幅加大,但却没有像其他一些新兴国家的货币那样出现大幅贬值。在汇率多次接近“7”字头后,运行方向发生了逆转。
欧先生说,他手上这笔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升了4.7%,加上理财产品到期后的收益则在7%左右。如果是再减去外汇买卖的成本,实际一年下来的收益率在6.5%左右,“我对这个收益并不满意,感觉这个收益跟投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差距不大,而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的情况下,个人对汇率走势也很难把握,内心还是挺紧张的”。
业内观点:北部湾银行总行国际部外汇资金交易主管宁远海分析说,美元汇率在2016年强劲升值,让一些“囤美元”的人士获得不俗的收益。但是到了2017年,人民币汇率受市场力量推动,先升后贬。2018年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振荡,应该说,“囤美元”并不是一种可以简单复制的投资理财方式。投资者应该看到,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而是在必要时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逆周期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如果仅仅是以投资为目的,从人民币汇率走势来看,换美元进行理财,短期内获利空间也很有限。
新闻推荐
新版《出生医学证明》启用 宝宝出生后1个月内须办理,办理前先起好名字
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的内容没有改变。今报记者张若凡摄今报南宁讯(记者张若凡)2019年1月1日起,我国启用新版《出生医学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