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小法庭 创新有作为

广西日报 2018-12-21 08:13 大字

本报记者李家健通讯员谭小彤

“助力空港,服务三农”,一直以来都是南宁市江南区法院吴圩法庭的工作重点。今年以来,该法庭立足职能,主动创新工作,为吴圩空港经济区“保驾护航”。

“两员”介入化解送达难题

在吴圩、江西两镇交界处,一户坐落于偏僻山区的农家门前,聚集着好些人,两名法警拿着一沓材料,不停地向两位老人解释着。

老人的儿子是一起离婚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常年在外打工不在家。吴圩法庭的法警告诉老人可以代为签收相关诉讼材料。

“我怎么能签呢!万一签了害了我儿子怎么办,不签不签……”老人态度坚决不愿意签收,围观村民见状后也纷纷劝说两位老人不能签。

法警立即联系当地的送达联络员和村委。在他们赶来协助劝说后,两位老人终于放宽心,签收了材料,并答应将材料及时转交儿子本人。

一位围观的群众说:“这可是给我们上了一课。现在,我们理解了法院的送达工作和签收诉讼材料的意义,以后不做法盲瞎起哄了。”

这是吴圩法庭推出“两员”制度后,成功送达诉讼材料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吴圩空港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和吴圩镇民众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吴圩法庭办案数量日益增加,送达压力也成倍增长。今年5月25日,该法庭与吴圩镇政府达成建立特约调解员和送达联络员“两员”制度的共识,深入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机制。半年多来,各村送达联络员和特约调解员的介入,搭建起了法庭与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大量矛盾化解在源头,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以案释法护航机场发展

“现在开庭……”近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敲响,吴圩法庭开庭审理一起劳动争议纠纷。该案的劳动者黄某是由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至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从事厨师等辅助性岗位的工作,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务派遣公司是否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近两年来,涉吴圩国际机场的劳动争议案件多发,占吴圩法庭劳动争议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为了将“活教材”的教育和预防作用传递到机场公司管理层面,最大限度发挥办案的法律效应、社会效应,吴圩法庭将巡回法庭开到了机场,来审理这起案件。

主审法官王小佳表示:“希望通过巡回法庭的方式,让观摩企业提高法律风险意识,认识到规范劳动用工的重要性,切实做到依法用工,从源头预防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

近年来,法庭干警还多次对吴圩国际机场进行走访调研,与机场公司机关各部室负责人就建设拆迁、设备运营管理、运输服务、劳务用工等法律问题进行座谈交流,并开展“走进吴圩国际机场法律讲座”等专题活动。

诉讼预防优化营商环境

12月13日上午,广西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黄先生来到吴圩法庭办理案件的立案手续。从递交起诉材料到办妥所有手续,他前后只花了不到20分钟。

“多亏你们的帮助,现在,我们学会了依法办事,不像以前签个合同还让别人钻了漏洞。”黄先生感慨地说。

随着众多企业先后在吴圩空港经济区落户,商事活动不断增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大。为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今年以来,吴圩法庭将在案件办理中总结出来的法律经验,上门“传授”给企业管理者,如法务管理、合同签订注意事项、合同履行凭证、纠纷证据搜集保留等常见商事法律问题与司法实践操作。

吴圩法庭负责人路纳表示:“目前,企业大多面临总体经济下行大背景下出现的三角债务多发、贷款回收难度增加、资金流受影响等困难,如果能使他们进行商事活动时更加注意商事行为合法性、更加注重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少走弯路,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没白费。”

吴圩法庭虽小,但凝聚的司法创造力都不小。该法庭全体干警用实际行动擦亮法治服务窗口,让“抓好审判执行第一要务,为空港经济区‘保驾护航’”成为了工作常态。

新闻推荐

明晚冷空气驾到 北风吹跑回南天

本报讯(记者赵金玲)墙上“冒汗”、衣服晒不干,空气也变得黏糊。从19日开始,南宁开启了“雾蒙蒙”模式,大家熟悉的回南天又回来...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