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和”文化引领 建设品牌名校

南宁日报 2018-12-20 06:44 大字

各族学生在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民乐”书屋内静心阅读。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学生使用平板答题。

今年12月21日,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将迎来二十华诞,这是全体师生翘首以盼、聚首共享的盛典。

在回归教育本质的探索中,在面向未来的展望中,新兴人提炼出内涵丰富的两个大字“聚和”,明确“聚和”文化的价值主张,形成了“传承民族文化,焕发民族光彩”的办学理念、“做有民族根基的中国人”的校训、“民族精神,文明成长”的育德体系……并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让教育更有灵魂和深度。

二十年栉风沐雨形成新时期“办学哲学”

一所学校,究竟该如何从有质量的教育发展到有个性特质的特色教育?学校如何更好地促进品质发展?

文化是关键。一所好的学校不应仅仅关注学校可持续发展,更应用文化引领学校,用文化影响师生,用文化塑造品牌。新兴民族学校一代代人始终努力从“根”的层面上,深度挖掘“家史”中的精神蕴藏,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

1998年,在风景秀丽的青秀山脚下,广西第一个国家级金牌示范小区新兴苑建成之时,小区内建有学校成为当时一大新闻,这意味着小区内住户的子女能更安全、更便捷地接受教育。

从建校初期的7名教师、20名学生,到2004年与新兴村新兴小学合并,再到2008年由“南宁市新兴学校”更名为“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20年来,历任校长筚路蓝缕,励精图治;数届师生众志成城,发愤图强。学校启蒙爱国之情操,传授德育之菁华,以知识兴民族灵魂,以道德强民族脊梁。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初中部2000届毕业生李意,现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南宁桃源支行,她深情地回忆起18年前在校的美好时光,感动于母校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感叹今日的成就离不开母校教师们的谆谆教诲。2003年中考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宁三中实验班,2006年考入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谭南希,现就职于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任高级软件工程师,他感谢母校给予了他扎实的知识基础,培养了他坚韧顽强的意志,这是他立足“高、精、尖”行业的重要基石。

2018年,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办学规模达到24个班,在校师生1200余人,学校发展进入新时期。学校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站在新的起点上,新兴人找到了学校的价值内核和办学哲学,形成了学校“聚和”文化体系,提出了“民族文化的摇篮,民族教育的典范”的办学目标和“传承民族文化,焕发民族光彩”的办学理念。“做有民族根基的中国人”的校训,倡导“中国梦,民族魂”,以独特的视角发掘广西优秀民族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探索素质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双赢的途径,“民族精神熏陶人,民族文化塑造人,民族艺术培育人”的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民族教育品牌熠熠生辉。

“聚”起“和”为文化领航越而胜己

决定一所学校的高度,关键在教师。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着力打造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聚和”教师队伍。“聚和”教师崇尚团结、热爱学生、博学机智、自信坦荡、追求卓越……

2015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周雪薇,进入学校后承担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初上讲台的新手难免茫然失措,但她在中学组团队齐心协力的帮助下迅速成长。2017年,周雪薇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民族中学“民教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技能竞赛活动,在说课比赛环节中,她沉着冷静、落落大方,将微课、几何画板等信息技术灵活运用,精心进行课堂设计;在教学展示课上,她结合学生的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将传统印象中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立体起来,处处体现了“民教杯”信息技术融合课程的理念,向专家评委和观摩老师们展示了一堂极具趣味、课堂氛围活跃的数学课,赢得了评委们的肯定和点赞。在获得数学说课一等奖后,周雪薇又获得“民教之星”称号,成为68名全国参赛老师中最年轻的获奖选手。

今天的教育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处在全面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对教育综合改革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敢立潮头唱大风,承担了南宁市B类课题《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实证研究》和广西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互联网+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实证研究》,参与了河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和南宁市教科所合作开展的《基于“互联网+”及教育大数据背景下学业质量测评技术及平台开发的研究》 等课题,以青秀区信息化试点学校为依托,引领“智慧课堂”新风范。

师徒结对,同生共长;梯队培养,人才迭出;校本研修,修炼内功;搭建平台,展现智慧;课题引领,科研腾飞。朝气蓬勃的新兴教师队伍中有全国“百优小学名师”,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广西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培养对象,南宁市优秀青年技术专业人才、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南宁市优秀教师等。现有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5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5人,南宁市教学骨干20人。近5年来,教师在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8人次、自治区级奖项26人次、市级奖项38人次。

聚力绘锦绣逐梦新征程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名教育者,都需要从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中挖掘灵魂和精髓,建立民族的文化高地,奠定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富有壮乡特色的塔式大门、“桂”系列立体式的民族文化景观、各班级独特的“八有”文化……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校园内绿树成荫、四季花开、处处皆景,传递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绽放着“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强大生命力。今年6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莅临学校,开展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工作情况专题调研,对学校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美环境给予高度赞赏,留下了“和、雅、独、秀”的赞誉。

围绕“聚和”文化完善“民族精神,文明成长”育德体系,该校开展了戏曲进校园、经典咏流传、壮汉双语学古诗等多彩的课程和活动;“八节六会四礼”和20多个社团成为新兴学子展示生命精彩、感悟生命成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舞台,引领他们不断超越自我,体验多彩生活,成就精彩人生。

新兴人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办一所有思想、有根基、有灵魂、有厚度、有品位、有个性、有故事、有活力的学校。培养具有深厚民族情怀、强烈民族自信的现代中国人的教育追求,已烙印在心。“聚和”文化引领下的新兴人,正在建设壮美广西、建设品牌名校的征途中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陈媚通讯员吴鸿丽/文李凤/图

新闻推荐

65岁大妈与28岁小伙谈恋爱,网友们表示又相信爱情了 真爱不分早晚 真心不问年龄

对以上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平台“南国早报”(微信号ngzbnews)。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赖武慧)最近,一对相差37岁的...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