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全面升级 扫出满城春色

南国早报 2018-12-11 16:22 大字

喷雾压尘车在作业。 环卫洒水车洒水降尘。 吴希玉摄 大型环卫设备配备到位。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南宁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供图

奋斗逐梦

[环卫篇]

南国早报记者经小飞

他们被誉为城市的美容师,用辛勤的付出保持着这座城市的美丽。从以朝阳花园为中心的“小南宁”到如今上千条大街小巷的“大南宁”,从人工清扫到机械化运作,从垃圾填埋到焚烧发电,工作在基层一线的环卫工人通过勤劳和坚守,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点滴变化和华丽转身。

道路清扫

凌晨3时,绝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家住南宁市沙井南站的黄秀芳就要出门上班了。骑电动车从沙井南站到七星路,大约需要40分钟。

黄秀芳2002年成为环卫工人。10多年来,不管是做环卫工人还是现在的质检员,她都兢兢业业,而且还带动家里的几名亲戚加入了环卫工队伍。让她感触最深的是,当年基本凭借一双手的工作,逐渐被机械化的作业替代。

记者11月14日在七星路见到黄秀芳时,她正在路上巡逻。七星路,对黄秀芳而言再熟悉不过。当年这里是她负责清扫的路段,她熟悉这里的每一家单位,每一条小巷。

2008年的一场大风让她至今难忘,“大风过后路上全是落叶。当天我从凌晨4时开始上班,一直忙到早上9时多才把路上所有的树叶清扫干净。如今再遇到这样的大面积落叶,让清扫车过来,来回两趟就清理干净了”。

扫道车、洒水车、自动洗扫车、自卸密封式垃圾车……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加大对环卫的投入,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清扫道路、运输垃圾的效率更高了。人工清扫与机械化清扫结合,在减轻环卫工人工作负担的同时,也让南宁这座城市更加干净整洁。

垃圾处理

在一线环卫工人中,有专门负责清扫大街的,有清运垃圾的,还有整天与垃圾为伴的垃圾填埋场工人,如蔡明林。

16岁时,蔡明林选择接过母亲的“画笔”,从事环卫工作,一干就是38年。这些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一线,掏过大粪,扫过大街,当过驾驶员,做过维修工。

蔡明林告诉记者:“我最早参加工作时的垃圾都是树叶、泥土、煤渣等,最苦最累的就是通过人工手掏再肩挑的方式来清理大粪。当时的垃圾会做简单的发酵处理,再拉到农村做农家肥。后来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多,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了,农村消化不了的垃圾都用来填埋。”

“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待遇也在逐步提升,不仅有了‘五险一金’,解决了就医、入学等问题,还建起了环卫公寓。”黄秀芳说,这些变化让他们对这份职业有了更多的认同和归属感。

2005年,蔡明林成了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一名机械维修工。填埋场的铲车有限,每天要填埋上千吨垃圾,一旦铲车在工作中坏了,垃圾场就成了修理场。垃圾场臭气熏天,修理工一修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维修场的工作很艰辛,很多临时工看看就走了,而蔡明林一坚持就是12年。

2016年9月,南宁的垃圾处理迎来了新的无害化处理方式——焚烧发电,南宁平里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使用,年处理垃圾73万吨,发电2.1亿千瓦时。同一个月,城南垃圾场封场。

近日,蔡明林带记者来到他工作过的填埋场。曾经垃圾成堆的填埋场如今已是绿草成荫,没有了臭味,环境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地位

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而社会对环卫工人的态度,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38年前做环卫工时,蔡明林也跟很多同事一样,有过困惑和尴尬:“有一次挑大粪时遇到自己的老师和同学,我悄悄躲到一边去。”如今,再说到自己是一名环卫工人时,他引用了当年刘少奇在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说的一句话:“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说起当环卫工人的辛苦,黄秀芳十分感慨:“身体上累点没关系,最想得到的是广大市民的理解和尊重。”刚工作时,看到有些人随手乱扔垃圾,黄秀芳上前劝说,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们不扔垃圾,你们环卫工人不就下岗了?”

如今,环卫爱心工作室里,饮水机、微波炉、药箱等一应俱全,炎热的夏天还有绿豆汤供应。不少商家给他们设了歇脚驿站,更多的爱心企业送来问候,让他们感受到了南宁这座城市的温情。

新闻推荐

特别的摊主

□小通讯员王锐(南宁市青秀区长堽小学)在我们小区门口的对面,摆着许多小摊,在最尽头,有一个“特别”的摊主。他总是穿着一件蓝...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