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最强大脑” 调度精确到秒

南国早报 2018-12-11 16:22 大字

宁铁调度所调度大厅内,分布着44个调度台。 一个调度台负责几十个车站,工作紧张有序。 调度员的日常装备已变成电脑、鼠标和键盘。

奋斗逐梦

[铁路调度篇]

南国早报记者赵劲松通讯员李港兴刘劲杰文/图

“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铁路调度员的真实写照。作为铁路系统的“最强大脑”,他们发出的每一条指令都关系着客货运输的安全有序。自治区成立60年来,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宁铁”)的多名调度员见证了这个特殊行业的飞跃。

1

手工画图劳神费力

11月21日,记者走进宁铁调度所,就好像走进一座铁路科技展览馆:剧场式的调度大厅里,南广台、贵广台、百威台(百色至贵州威舍)、玉林枢纽台等44个调度台整齐排开;每个调度台前方分别有8~18块显示屏,显示着蜘蛛网般的列车实时运行图;屏幕前,急促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调度员盯着屏幕,抓起话筒,简短的命令在电波间传递。

“以前用纸张和铅笔铺画列车运行图,一旦发生晚点或故障,就得用橡皮擦全部擦掉重新画。”调度所行车室主任覃健说,当时,一支笔、一张图和三角板是每个调度员的基本配置,手工画图的工作量非常大,值班一天下来往往腰酸背痛。

“一个调度台要管几十个车站,中间环节只要有一丝差错,就可能酿成事故。”覃健说,调度员通过电话向车站下达列车运行计划,再由车站值班员操纵道岔、开放信号,哪趟车什么时候到哪个站、停在哪个站台,全靠调度员掌控。

2

“新三样”遥控千里之外

覃健说,2002年起,调度员逐步从手工绘图转向无纸化电脑绘制。2003年,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在永州至桂林北段率先使用,调度工作从靠人传达指令、上报信息,逐步转变为网络下达,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

如今,调度员的日常装备已变成电脑、鼠标、键盘等“新三样”。

“这是一列火车,通过与微机联网的轨道电路系统,我们能随时监控运行情况。”一名调度员指着屏幕上一段缓慢移动的红色线段说,通过车机联控系统,他们能知道列车编号、类型等信息,然后通过调整信号灯控制列车进出车站。

10月13日凌晨,调度员李明鸿突然发现由北京西开往南宁的T289次列车晚点20分钟。凭着职业敏感,他对该车途经的线路重新检查了一遍,发现湘桂线稔竹站到沙江站区间出现“红光带”,便果断判断这是一起断轨事故。通过现场人员确认后,工作人员及时拦停了列车。

3

利用大数据保证正点率

40天里,开行旅客列车280多对,其中动车229对;发送旅客1300多万人次,客车正点率达99%以上,这是今年春运宁铁调度所的成绩单。在这种高密度和快速运行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列车正点?

高铁调度室主任王滋华说,动车的高正点率,是调度员通过对系统数据的实时观察和分析,并进行精准调度实现的。

去年6月,桂北地区出现罕见强降雨,20多趟列车停运,全州南站有7万多名旅客出行受阻。调度所利用大数据手段,全面分析列车运行情况,并采集降雨量、地理水位等信息,制定了周密的列车停运、折返、迂回计划和应急措施,确保了旅客出行安全有序。

“以前,列车运行计划、列车加开或应急处置,大多都是靠调度员和现场人员的经验判断及人工操作,导致列车运行时间长、晚点多成为常态。”王滋华说,如今,调度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调度作业靠数据讲话,科学的作业方式使列车正点率越来越高,“现在的动车正点率,已经精确到秒以内”。

数据显示,2017年,宁铁客车出发、终到、运行正点率分别达99.1%、95.2%、97.0%,综合排名全国各铁路局前列。

新闻推荐

多功能智慧终端进驻地铁1号线朝阳广场站 市民乘车间隙可自助申办身份证

本报讯(记者潘国武通讯员龙雪)市民在南宁乘坐地铁的间隙,可以自助办理车管、户政、出入境等业务了。记者昨日了解到,南宁地铁...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