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坚决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城市内河治理稳步推进 昔日黑臭小河沟 如今蝶变美如画
那考河湿地公园风景如画,层层梯田景观绿化带,是海绵城市湿地公园中天然的雨水净化器
本报记者 赖有光摄南湖水质改善提升,水清岸绿本报记者 赖有光 摄沙江河治理工程项目进展顺利,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整治
黄维业 摄鹭鸟在南湖上觅食
本报记者 梁枫 摄凤凰江两岸风光如画本报记者 潘浩 摄
那考河由昔日黑臭小河沟,变成美丽的湿地公园,两岸花红草绿,一江碧水流淌;沙江河全地埋式再生水厂顺利出水,即将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致……近年来,南宁市围绕“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不断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坚决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通过进行全域、全要素统筹治理,重点抓好源头污染管控,城市内河治理稳步推进。
1
全流域治理
还竹排江上下游一江清流
走在竹排江畔,只见芳草茵茵,水清岸绿。市民王阿姨每天都会沿着竹排江散步锻炼身体。她说,年初时竹排江还会散发出异味,现在就完全没有味道了,他们可以放心地走到河岸边,享受亲水的乐趣。
南宁市有18条城市内河,竹排江是最主要的内河之一。让竹排江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是市民的迫切需求。秉承全流域治理的理念,要实现竹排江清水长流,需要做好上下游的治理工作。
竹排江的上游有两条支流,分别是那考河和沙江河。经过治理,那考河已经由昔日黑臭小河沟,变成美丽的湿地公园,成为南宁“网红”景点。河两岸花红草绿,一江碧水流向远方。
在那考河全流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沙江河如今也已初步呈现湿地公园的模样。沙江河的治理,包括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及补水、截污管网、景观绿化等。今年9月底,沙江河全地埋式再生水厂顺利出水,有效地改善了水质。南宁市海绵水城办邕江整治科科长郭添模表示,这意味着整个流域两岸的一些直排黑臭水体的排口都得到了有效收纳、进场。沙江河和那考河同为竹排江上游,这两条河流都消除了黑臭水体,将有利于竹排江水质的治理。
过去,在竹排江下游,有南湖、民歌湖、七一总渠和凤岭冲沟四个黑臭水体的污染大户,这四段内河均存在雨污水管错接的现象。为此,南宁市相继实施南湖周边片区分流管污染物削减工程、竹排江(邕江出水口—茶花园桥)海绵化改造项目、七一总干渠雨污水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一期)和凤岭冲沟水生态提升工程(一期),对内河黑臭问题“因病施治”。
目前,竹排江干流流域已无污水直排,旱天污水逆流量大幅减少。其中,七一总渠民族大道流域已实现旱天无逆流,凤岭冲沟旱天流量与污水浓度大幅降低,直排进入竹排江的污水每天减少约9万吨。待项目建设完成之后,能够有效消除竹排江流域黑臭水体,让两岸市民享受更加清洁的水环境。
2
“一河一策”
打响内河综合治理攻坚战
弯弯的河流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保护水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水环境就是改善民生。根据目标要求,南宁市制定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三步走战略:一是到2017年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达到感官上不黑不臭;二是到2018—2020年内河水质进一步提升,逐步实现“长治久清”;三是到2030年基本实现水生态修复,城市水环境总体得到改善提升。
南宁市围绕“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上下一心,坚决打好这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消灭黑臭水体,让碧水绕城,清水流淌。
为了摸清全市黑臭水体现状及内河沿岸污水直排口的分布、流量、水质等基本情况,充分掌握黑臭水体主要成因,2015年底,南宁市海绵水城办委托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北京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对南宁市建成区的18条城市内河开展治理工程项目前期普查工作,正式向污水直排口及黑臭水体全面宣战。目标直指建成区18条城市内河(湖)直排口,以及群众反映黑臭问题严重的其他水体。
2016年3月,南宁市举行了黑臭水体治理专家座谈会,邀请了全国知名治水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近百人“把脉问诊”。与会专家、学者经过现场踏勘,查阅黑臭水体普查成果材料,然后结合南宁实际进行座谈交流,为南宁市黑臭水体治理出谋划策,针对每条内河黑臭成因,在治理时力争做到对症下药,为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实现天蓝、地绿、水净协调发展,给百姓打造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亲水宜居都市,实现2017年底城市建城区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南宁市围绕目标,落实责任,全力推进。
3
“河长”管水
“河流管家”实现“河长治”
治理黑臭水体,截是基础,治是关键,保是根本。然而,全市几百个污水直排口分布散乱、位置隐蔽、来源复杂,整治难度和阻力极大。截污是切断进入水体的污染源,是水系治理的核心所在,整治污水直排口便成了治理黑臭水体的第一场硬仗。
南宁市出台了《开展整治污水直排口攻坚战实施方案》,市海绵水城办牵头组织财政、建委、规划、国土、环保、水利等10多个部门和各城区(开发区)组成污水直排口攻坚战领导小组。按照“城区负责、部门合力、限时整治、严格问责”的原则,发现一个,消灭一个,绝不留情,绝不手软。对有条件“就近入网”的直接截流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对于不具备“入网”条件的,通过一体化设备就地处理,达标排放,回补河道。
黑臭水体治理是标,建立长效管理体制才是本,才能实现水环境持续改善。在城市内河的治理制度上,南宁市把治水与“管水”结合起来,以河长制为牵引实现“河长治”,让每条河流都有“专职管家”。
2017年9月30日,南宁市印发《南宁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把水污染防治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根据《方案》,2018年6月底前,全市江河湖库全面建立河长制,全面形成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及考核办法。到2020年底前,全市基本建立江河湖库管理保护长效机制,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域岸线合理利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水域面积总体保持稳定,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水生态持续向好,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江河湖库管理保护目标。
南宁市坚持由市河长办与海绵水城办牵头管,职能部门分头管,城区(开发区)属地管,市民监督参与管,依靠河长制层层管,通过落实“五管”,实现治水、监督、查处、问责多方发力,良性互动。
4
引入PPP模式
社会资本参与治水按效收费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治水实效和实现长治久清的目的,南宁市打破传统运作模式,引入PPP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资金、技术和运营管理优势参与黑臭水体治理,系统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
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PPP项目典型案例。据了解,以往的传统整治项目,建设归一家企业负责,运行又是另外一家企业,二者结合得不够紧密,这为管理带来了不便。那考河治理项目采用PPP模式,引入有雄厚实力、具备行业先进技术经验和丰富运营管理经验的社会投资人。社会投资人将与政府方合作10年,政府以按效付费的方式,通过绩效考核逐年支付服务费。建设和运营都由一家企业负责,有效避免了管理的脱节现象,使中标公司和政府实现了双赢。
昔日脏乱不堪、充满恶臭的水塘江经过整治,如今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目前,水塘江沿线的直排口实现截污,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水质应急处理一体化设施进行处理。
位于细冲沟中游的污水处理站,两台大型污水处理设备正在工作,污水经过处理能达到一级A标的排放标准。黑臭污水从大学西路的暗涵口,通过蓝色的提升泵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变成了无色无味的清流。
与此同时,南宁市11条城市内河的治理也拉开了帷幕。南宁市11条城市内河19个河段打包成1个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其余19个河段主要纳入那考河、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全流域治理PPP项目实施治理。
此外,还参照那考河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治水,由政府监管治水效果,设定水质、水量、防洪等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根据第三方考核情况,按约定方式支付相应费用。通过引入PPP模式,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很快打开新局面。
5
打“组合拳”
推进长效措施保长治久清
前几天,南宁阳光明媚,不少市民来到凤凰江附近休闲、散步。“小时候河水很清,那时候都在河里洗菜、洗衣服。”“老南宁”张大爷回忆说,前些年河水越来越脏,还时常散发出臭味,不过,经过治理,现在河水又变清了。
“河道生态浮岛开满了鲜花,真漂亮!”凤凰江水质改善后,来散步的市民逐渐增多,对整治后的凤凰江和开满鲜花的生态浮岛赞不绝口。根据检测数据显示,凤凰江水质已经达到“脱黑脱臭”的目标,由脏变清。
近年来,居住在水塘江、朝阳溪、二坑溪、那考河周边的市民也感受到了同样的幸福,过去又脏又臭的“纳污河”华丽变身,成为休闲娱乐的景观公园。
越来越多的水体、河道正在经历相同的蜕变,这背后体现的是南宁市在黑臭水体治理上的锲而不舍。经过几年的治理,南宁市内河环境明显改观,良好水生态宜居环境基本形成。目前,南宁市正实施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60天攻坚战,坚持“全流域治理”理念,践行“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要求,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打好管网、污水处理厂、清淤、征拆、修复等攻坚战,确保黑臭水体治理真正实现长治久清。
在未来的几年里,南宁市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启动建成区外18.8公里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加强对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河段进行水质巩固提升。同时,在攻坚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截污管网建设,清淤工程、补水工程、污水处理厂站等长效措施建设内容,为长治久清打好基础。
新闻推荐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卢荻)12月6日,记者从南宁市公安局了解到,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期间,南宁市出入境和户籍窗口服务时间有调...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