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骨干”组队留住乡音传承民俗文化 青秀区推进村史村志编写编修工作提升村史室文化内涵

南宁晚报 2018-12-05 03:32 大字

村史村志是传承历史民俗文化,是村落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工程,也是传播家乡声音、树立家乡形象、传承故乡记忆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村史村志编写编修和充实完善工作,青秀区积极调动城区文化专家、各镇文广站、村党组织、村组理事会等力量,组建了一支工作能力强的一线编写编修人员队伍。目前,37个村史村志编写编修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为下一步“幸福乡村”活动开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乡风文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组建队伍 保障村史村志编写编修顺利开展

从2016年起,青秀区在推进乡村建设活动中大力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先后打造了刘圩镇三来坡、南阳镇田挺坡和古岳坡、长塘镇巴兰坡、伶俐镇渌口坡等一批文化底蕴浓厚的特色村庄。同时在每个村村委所在地还筹建了1个村史室。目前村史室已成为乡村一本生动的“教材”,起到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凝聚人心、启迪后人的作用,是许多青年上大学、参军入伍、举行结婚仪式必去的地方,更成为乡村的“新地标”。

为了进一步发挥村史室的作用,不断提升村史室文化内涵,青秀区把做好村史编写编修和充实完善工作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文化工程来抓。当前已形成青秀区乡村办统筹、文体局牵头,各镇政府、村委会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共划拨115万元专项资金在城区37个行政村开展村史村志编写编修工作。目前37个村编写队伍组建工作已全部完成。

加强培训 提升村史村志编修队伍能力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史村志的编写编修工作队伍素质,青秀区积极推选政治素质好、熟悉村情、热心公益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轻村民或具有一定业务专长的老同志加入编写编修队伍,认真总结前两年筹建村史室有效做法和经验,列出村史村志编写编修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清单,于今年11月8日组织城区乡村办、文体局分管领导,各镇政府分管领导、文广站站长,各村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约90人进行首次村史村志编写编修工作培训。邀请南宁市地方志编撰办孙贵寿副调研员进行业务授课,重点在“村落形成及村名由来;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所属行政区划演变情况;主要姓氏宗族,记载建村以来共有若干个姓氏家族迁徙至本村”三个方面的史料收集方法、工作规范、展现形式等进行了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各村编写人员的编修能力和水平,加快编写编修进度,确保各村编写编修质量,顺利完成村史村志编写编修工作,为乡村文化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宣传引导 把村史室建设成群众敬仰的场所

传播家乡的声音,传承故乡记忆。通过大力宣传引导,青秀区近年来涌现的一批村史室,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如伶俐镇渌口坡村史室、南阳镇古岳坡村史室,累计接待游客过万人次;一些乡村景点,如长塘镇定西村磨旦泉,南阳镇古岳坡的夫妻树、上甘坡的百年女校等,通过村史室的传播,重现在世人眼前;一些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如长塘芭蕉香火龙、伶俐百家宴、南阳的八音、刘圩的抢花炮等,通过村文艺队认真收集、改进和编排,重新登上乡村文艺演出舞台,成为老、中、青、少觉得新鲜、有趣、抢着看的好节目。

记者从青秀区乡村办了解到,此次村史村志编写编修和充实完善工作将于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此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后,青秀区将进一步加强村史室创建作用方面的宣传推广,研究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村史室使用管理制度,做好物品的登记造册和保护、观众接待、史料挖掘等后期工作,在有条件的旅游示范村探索借助声、光、电、影像等高科技手段,增强村史室观赏性,让群众喜欢参观、便于参观,把村史室建设成群众敬仰的场所。

新闻推荐

蒙台梭利教育国际发言人克里斯曼介绍教育方法 让孩子在体验中自主学习

克里斯曼演示如何教数学中的除法。南国早报记者蒋晓梅摄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蒋晓梅)提起蒙台梭利教育,幼教老师和家长们都不...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