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信到视频 □郭正学

右江日报 2018-11-17 01:55 大字

那天,我上班正忙,家里的“小不点”从微信里发来语音,说她跟妈妈回老家,叫我下班自己煮饭吃。稚嫩的声音甜甜的,我听后生出一番感慨:真是时代变了,如今连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通过微信语音跟大人交流了。

我的感慨是有根据的。20世纪70年代,我在南宁读书,几年时间里,我跟朋友交流都是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信。父母没有文化,在外读书几年,我没有给他们写过一封信,可为了了却他们的思子之情,我给村中朋友写信时,不忘问候他们,叫他们放心,说我在学校平安无事!那时候我们离家在外读书,说不想家是假的。我们每天上午下了课,马上涌进学校收发室,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信。收到朋友、亲人来信,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儿。没收到的则垂头丧气。那时候年纪不大,心底纯洁,在想父母的寂寞中,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家书抵万金”。当时苦于没有电话,不能和父母通通话。而写一封信从南宁寄到老家,至少需要4天,等朋友回信也得4天,来回超过一周,真是望眼欲穿。

参加工作后,单位里虽然有电话机,可我的父母在乡下,没有电话也不方便联系。一次,家乡有个人到县城,我就捎几斤面条和两瓶酒带去给父母。谁知那人是个骗子,他得到我的东西后,竟拿到他的一个亲戚家去,把面条煮了吃。几个月以后,我有机会回老家,一问才知道,父母并没有收到我的东西,气死人了。

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家优先安了一台座机,打电话方便多了。那时候开始有呼机,也叫“BB机”。记得因我们家在路边,常有佩戴呼机的熟人到我们家来,用我们的电话机回话给找他的人。

我的小孩牙牙学语的时候,她就知道使用电话机了。电话铃一响,她就会去抓起话筒“喂喂”地接听电话。不过那时的电话是“坐”在家里的,不是随身带,虽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但还是有不足。

再后来,又开始有“小灵通”和手机。我买了小灵通,它确实方便实用,一个月的话费也不多。那时我的生活圈比较小,很少离开县城,用了四五年的小灵通,因信号不好,“时通时不通”,有朋友联系不到,说我是“小气鬼”,我只好下决心买了手机。可是,时代的变化实在太快了,我用手机不久,又有智能手机横空出世了。这智能手机可视频打电话,还可上网,我真是爱不释手。

我最喜欢用手机上网看报纸。我天天看《右江日报》,这是我的习惯。自从参加工作那天起,我就天天看《右江日报》,那“阅龄”就和我的工龄一样长。过去没有电子数字报,我隔天才看到报纸,觉得太晚了。后来报社自办发行,当天的报纸当天看到,基本满足我的读报欲。但还是感到遗憾,比如星期日无人上班,我就拿不到报纸,看不到新闻。

我买智能手机是近两年的事,起步比较晚。要不是为了看电子数字报,我可能还不打算买呢。如今我几乎天天能在手机上看到《右江日报》《百色早报》等,觉得很惬意。我这种人生活比较简单,除了看报写点东西,别的什么娱乐方式都不喜欢,比如下象棋,我不懂也不去学,觉得那太浪费时间。有时间我宁可坐下来读点书报。

回头说智能手机,自从拥有以后,各地新闻趣事很快知悉,应了俗话说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这句话。“天下事”尽在掌握中,这是我们的父辈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我能赶上这信息时代,实在太幸运了。

新闻推荐

乘船夜游邕江项目将开通运营 ●线路为民生旅游码头-葫芦鼎大桥-民生旅游码头,全程约60分钟●游船票价一层大厅为100元/人,二层包厢为单售120元/人,一年内8

夜景美不胜收。邕江游船。游客在船上观赏夜景。南国早报记者何定坚摄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闫芬丽)水清岸绿的风景区、兴旺繁...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