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转起来 产业搞起来 荷包鼓起来 听一位农业专家谈他所见证与感受的南宁农业发展

南宁晚报 2018-11-16 03:45 大字

近几年,南宁规模化种植养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乡村田野呈现一派优美风光(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潘浩 摄现代农业园瓜果飘香人欢畅(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赖有光 摄

■本报记者 孟娟娟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0多元增长至1.2万元,农业生产从靠人力到靠机器、散种散养到大规模企业化种植养殖,生产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生态,农产品质量从忽视到严格把关……在与农业打了30多年交道的梁兆强眼中,南宁农业的发展与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从2000多元到1.2万元——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村的大改革大变化无不围绕着土地。在南宁农业部门工作了30多年,如今是市农委副主任的梁兆强介绍说,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推动了农业跨越式发展。据统计,到第一轮农村土地承包期结束时的1997年末,全市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从1983年末的5.31万公顷增加至35.36万公顷,增长了约5.47倍。彼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38元,比1978年增长17.35%。

2006年1月,南宁市与全国同步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的征收,同时还不断扩大农业补贴范围等措施,建立健全支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了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4.7亿元,完成农业增加值134.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3元。

近些年,随着土地规范化流转、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农业实力获得了大幅度增强,由此也带动了农民“荷包”的增加。据统计,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5元,总量居全区第六,增速居全区第四,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从散户到规模化企业——种植养殖业品质提升

多年前,随着外出打工农民增多,很多农村只剩下妇孺老人,土地很多也都撂荒了。“随着土地的平整,尤其是这两年开展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的速度更快了,这为规模化种植养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梁兆强说,目前,全市流转面积已达161.86万亩,流转耕地占农户承包地的32.56%。全市累计有农民合作社4306家,家庭农场82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家。

“种植的规模化企业目前虽然不是很多,但在火龙果、香蕉、晚熟柑橘这几个品种上,规模化企业比较多。而养殖规模化已经很普遍了,如商品鸡基本都是规模化了。”梁兆强说,规模化种植养殖不仅提高了产品安全和品质,也便于部门监管。

另外,从土地分散到集中,从散养到规模化养殖,也为近几年大力推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基础。2014年,南宁市连续印发了“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农业示范区建设(2017—2018年)两年行动方案”“示范区扩面提质增效方案”等系列文件,自我加压深入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截至2017年末,全市累计启动创建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示范区数量达169个,生态综合示范村36个。

从人工到机械——农业生产更有“科技范”

“以前农民耕种没有什么机械设备,一亩地两头牛都很常见,根本谈不上讲究科学技术。”梁兆强说,近些年,科技对农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17年全年共引进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140多个,实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91.32万亩次,推广节水技术248.52万亩次,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212万亩次,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493万亩次。

“近些年,农民从面朝水田背朝天的原始耕种变为农机手。”梁兆强说,农业机械作业近些年得到大力推广,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2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3.3%,两项指标排名全区第一;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71%,排名全区第二。完成机耕面积1258万亩,机播(插)面积418万亩,机械深耕深松面积175万亩。新增机具1.89万台(套)。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79.5万千瓦,同比增长3.39%。

从脏乱到环保——养猪不再臭烘烘

农业基础设施近些年也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以前养猪养鸡都是臭烘烘的,现在都讲究生态环保了”。在畜牧养殖领域工作几十年的梁兆强说起这方面的变化体会更深刻。以前很多都是散养,即使是企业养殖也对卫生不重视,水、尿、粪混在一起,随意乱排,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近几年,全市推广畜禽养殖资源化生态养殖,在猪舍设施上采用的是漏缝地板和触碰式水嘴,将粪便和水分离,基本没什么污染。2017年,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提升改造达70%以上 。

另外,在养殖技术上也有所创新,通过添加微生物帮助猪消化,提高抗病性。2017年已经有过半规模养殖场达到这个标准。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完成299家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生态养殖认证30%的工作任务。

从吃饱到吃好——菜篮子安全更受重视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已经从吃饱转变为吃好。“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农业生产还不发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从老百姓到政府部门关注的都不多。”梁兆强说,现在被严禁的在猪饲料添加的瘦肉精,在当时却是被推广的,因为那个时候农业生产跟不上需求,猪瘦肉供应比较少也比较贵。

而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市民,食品安全意识都非常高。目前正在加快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部分农贸市场已经开始使用,市民只需要扫一扫商品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这个猪肉或蔬果来自哪里,甚至能够查到其用药、用饲料情况。“这也是借助于科技的进步、规模化种植养殖和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他说,按照以前的散户种养模式,如果一批猪肉出了问题,农业部门只能追查到村里负责检验检疫的兽医,无法查到养殖户,更查不到用了什么药、吃了什么饲料。

据介绍,2017年,南宁市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

新闻推荐

买独栋别墅,还得看龙胤花园

如今,别墅越来越稀缺。据悉,2017年南宁别墅新增供应面积仅1.8万平方米,成交面积却达8.5万平方米,供求比仅0.21,可见,当前别墅呈...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