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的今与昔

新京报 2018-09-17 02:20 大字

1994年的哈尔滨站,汹涌的人潮挤进列车。 2008年,北京-哈尔滨,一群老知青乘火车去往年轻时插队的北大荒。 1995年,武汉-南宁,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家的孩子站着睡着了。 2016年,上海-北京的动车商务舱,孩子在母亲身边睡着了。 1987年,双峰-长汀,旅行结婚的新娘子登上绿皮车。 2015年,北京南-杭州的和谐号前,一对新人合影。 1987年,漠河-加格达奇,用来瞭望车辆及协助刹车的守车也坐进了旅客。 2009年,广州-北京,两个女孩儿在卧铺车厢边做面膜边上网。

改革开放后,头脑灵活的人们迈开双腿,奔向外面的世界。火车,成了连接乡土和城市的纽带。人们纷纷涌上列车,生怕在追求幸福的浪潮中落了后。

摄影师王福春的影像记录了这一切,40年间,他不经意间拍下的张张照片,回头一看,今昔对比如此鲜明。40年的风起云涌,竟全凝聚在一节节小小的火车厢里!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小城市的年轻人赶时髦的方式是旅行结婚,头戴珠花的新娘子,穿着不合体西装的新郎,带着羞涩的笑容,和绿皮车厢的乘客们分享着这一份幸福。如今,旅行结婚的年轻人会选择和谐号动车组,新娘子容妆精致,踩着细高跟鞋,穿着流光溢彩的旗袍,与“和谐”二字合影。

当年“民工潮”时的孩子,只能和父母挤过道、挤行李架,无法安眠。如今的高铁商务舱里,宜人的温度、宽敞的坐椅让孩子尽情伸展。

2008年,王福春记录下早已返城的知青乘高铁去北大荒,去他们曾经挥洒青春汗水的地方,追忆过往的燃情岁月。而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很多人选择到西部去,到边疆去,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当年车厢逼仄,为了能上车,连运送货物的闷罐车等也挤进了乘客。如今车厢环境改善,年轻姑娘做着面膜上着网,十分惬意。

40年间,王福春从蒸汽机车拍到内燃机车,从电力机车拍到动车高铁,火车更新迭代,王福春却年华老去。在拍最后一辆蒸汽机车时,他感慨,虽然蒸汽机车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当镜头对着它时,他感受到的“不是生命,而是使命”。

A14-A1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王婧祎

A14-A15版摄影/王福春

新闻推荐

16日两广间跨省高铁全部停运

本报南宁讯(记者/何明通讯员/黄文贤)受今年22号强台风“山竹”登陆影响,为确保铁路运输及旅客出行安全,铁路部门将对可能受台...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