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七大队率先试点“非机动车蓄水式放行” 让电动车路口通行效率更高

南宁晚报 2018-08-15 08:28 大字

长湖厢竹路口推行“非机动车蓄水式放行”交通管控

本报记者

程勇可 摄

在南宁,不少市民出行首选电动车,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南宁市登记在册的电动车数量已经突破250万辆,对电动车的管理,也时刻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为补好交通乱象治理“短板”,2015年,南宁交警部门创新推出“以学促管、学罚结合”管理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不通过“禁”和“限”也能管得住、管得好的新路子。与此同时,在长湖厢竹路口首次推行“非机动车蓄水式放行”交通管控试验,路口通行效率大为提高。

率先试点“蓄水式放行”

在南宁一些路口,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每逢交通高峰期,在路口同一方向停着密密麻麻的电动车等待通过。由于等候在路口的电动车实在太多,加上路口通行条件受限,很多电动车往往被“卡”在路口,无法快速通过,进而影响到机动车的通行。为了提高电动车和机动车的路口通行效率,早在2016年8月,南宁交警部门在长湖厢竹路口首次推行“非机动车蓄水式放行”交通管控试验。

8月10日上午8时30分,记者来到交警七大队辖区的长湖厢竹路口,该路口的4个非机动车进口都比较狭窄,走厢竹大道的电动车数量又特别多。和南宁其他路口不同,该路口启用的是“非机动车蓄水式放行”交通控制模式。在路口中央四个进口的地面上分别施划了数十平方米的非机动车待行区。经记者目测,每个待行区域一次可以停放上百辆电动车。路口4个方向还分别安装了两组非机动车信号灯,负责指示直行及左转。等候通过的电动车可以提前一个红绿灯轮次进入待行区域“蓄水”,在下一个绿灯亮起时,便可率先、迅速地通过路口,基本不再有电动车被“卡”在路口。由于电动车提前通过,与机动车启动打了一个时间差,同一方向的机动车通行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这样感觉安全,又快捷,不用担心红灯亮了自己都没过去。”市民覃先生说道,因为每天上班都经过这个路口,相比以前“蓄水式放行”让非机动车通行更有效率,而不是都挤在一起。

据交警介绍,“非机动车蓄水式放行”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在路口进行交通信号控制,实行顺时针单边放行,即东进口—南进口—西进口—北进口依次放行,从试点情况来看,效果不错。

多种新模式管理电动车

早在“非机动车蓄水式放行”试点前,南宁在管理电动车上,还创新推出了“以学促管、学罚结合”管理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不通过“禁”和“限”也能管得住、管得好的新路子。

电动车随意闯红灯、占道、逆行……曾经,这些交通违法乱象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南宁的交通秩序和市民出行安全。数据分析显示,电动车交通违法是导致涉及电动车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2013年8月,南宁全面启动电动车上牌,将电动车的管理纳入更加统一、规范的管理当中。

注册登记只是电动车管理的第一步,面对电动车逆行、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交警部门采取了第二步措施。2014年2月20日起,交警部门开始进行第一次电动车专项整治行动,持续4天,现场处罚违法电动车13269辆次,平均每天开出2653张罚单。

之后,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又推出了“以学促管”“学罚结合”新模式,以及对电动车上牌实行道路交通法规考试制,以此增强电动车驾驶员的交通意识。

加强在违法前的教育

采访中,交警七大队凤岭中队指导员洪基清向记者介绍道,管理好电动车并非一朝一夕,除了多管齐下,交警在执法中也更加规范,辅警上岗也进一步加强培训。

此外,该大队还不断完善电动车管理模式,推动整治工作由路面向源头延伸。不再局限于电动车违法后教育,还加强在违法前的教育,预防违法行为。2017年10月,交警部门与美团外卖合作,针对外卖行业较突出的电动车违规问题,对违规较多的人员及新人进行教育培训,还组织中小学生前来固定学习点学习和体验,收到不错的效果。

交警七大队创新推出了约1万张交通安全提示“魔术贴”,在组织违法电动车驾驶人接受交通安全学习后,发放魔术贴,要求他们将魔术贴粘贴在电动车上,以此警示自己要遵纪守法,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在行驶过程中还能提示其他车主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新闻推荐

三男乔装偷电瓶 不料车牌露了馅 警方通过天眼和走访侦查,抓获其中2人,另1人还在追捕中

3名嫌疑人撬开店铺铁门,将店内50多个电瓶盗走(视频截图)深夜将车停在阴暗角落,然后头戴帽子、口罩、手套遮掩,再步行到铺面撬...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