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 绽放亦美

南宁日报 2018-08-15 08:28 大字

▲振奋人心的中考百日誓师大会。(单璐尧 摄)学校教师利用课间进行面批指导。 (单璐尧 摄)

优质生源严重流失,却每年不断刷新中考成绩;师资配备不足,却连续10年被评为“青秀区中考先进单位”。这就是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一所规模较小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这所学校积极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用努力和真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

找准定位

多举措助推学校跨越式发展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位于南宁市新兴苑小区内,1998年建校时还没有中学部,学校定位只是服务小区业主的子女,2000年秋季学期起,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将城乡接合部地段划分到学校中学部,纳入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中。

中学部第一批学生只有60人,不足该校小学部培养的优质生源中的三分之一,其中,还有部分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整体基础偏低,教学形势严峻。

“我们到底要走一条怎样的育人之路?”面对严峻的教学形势,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中学部的领导和老师们经过多次研讨,明确了“不抛弃,不放弃,低进高出”的育人目标。

一是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上下功夫,细化每天的知识点,做好深入浅出的讲解与作业的堂批、面批,教学质量监督日日清、周周清。

二是采取“分层教学,动态管理”的方法,以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前提,努力让学生学有所得,让每个学生以最大的兴趣和动力,以最小的压力和阻力投入学习,获得最有效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升。

三是从学生进入七年级起,让学科老师帮助学生根据其学习现状,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目标。建立学生档案,做好学生跟踪,努力做到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四是实行“导师制”,每位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对“两头尖”的学生加开“小灶”,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五是开展家校联动,通过多次家访,与家长、学生谈心谈话,建立家校联盟。

多层次培训

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

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全面、业务精湛、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尤其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不断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名师引领。学校定期邀请高校学者、专家名师到学校进行理论培训、听课指导、经验交流等,为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开阔视野。学校经常安排教师到区内外名校参观学习、听课培训,回来后上移植课、研究课,借他山之石而攻玉,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是以身作则。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常年担任中学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用他们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

四是量化评比。学校要求教师在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和教学竞赛上下功夫、出质量。同时对每次月考成绩进行科学分析,肯定优点,剖析不足,制定好下一次的备考方案。

此外,该校还加强培养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相互分享先进教学经验和最新教学信息,形成教育合力。九年级数学科教师周雪薇是一名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力量单薄。为帮助她快速提高教学能力,同年级语文组的神兆兰、黄素晶,英语组的黄秋云,物理组的郭才子,政史组的刘肖云、黄超红,还有七、八年级理科组的刘庆、邓斯婧、潘家蔓等教师纷纷为她出谋献策,从备课到复习资料的准备、复习计划的制定落实,以及备考时间的分配等都按照整体配合、团结作战来帮助她完成,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近五年来,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教师参加城区、市级等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和论文比赛都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获得全国学科竞赛一、二等奖的有6人次,获得城区级以上教学竞赛奖的有20多人次。1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二等奖,中学部全体老师人人参与校级以上的课题研究。

优化教学模式

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大帮助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近年来,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通过不断尝试,学校老师共同提炼了适合本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激趣、导引,即让学生乐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有收获。

学校还为每一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最大的帮助。今年刚毕业的学生李艾霖是学校的培优对象。中考前,李艾霖对数学考A+一直没有信心。为此,班主任黄秋云经常与她促膝谈心;数学老师周雪薇也利用课余时间对她进行一对一辅导,从学法、答题技巧上引导,培养她学习数学的兴趣;几名科任老师和班主任分别家访,从思想上、生活上、心理上对其进行关心与疏导。李艾霖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解题思路越来越清晰,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中考取得了总分A+的好成绩。

和李艾霖一样,不少学生也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了好成绩。2018年,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再创佳绩:78位考生中,总分A以上有10人占12.8%,总分B+有21人占26.9%,李艾霖等7人考上重点高中,24人考上示范性高中,考上重点和示范性高中人数占39.7%。

近年来,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还先后获得广西德育先进学校、南宁市中小学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南宁市优秀科研学校、青秀区中考先进单位等荣誉。

对于一所生源基础薄弱的学校而言,“化腐朽为神奇”的背后,是学校“立德树人”的核心力量,密码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新闻推荐

我和朋友去捉虾

□小通讯员文梓伊(南宁市园湖路小学)放假了,爸爸带我回桂林老家,那里层林叠翠,树木茂盛。我在那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名字叫刘海伊...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