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泉水厂 如今变景点 保留原状植被,打造园博园八大景区之“清泉明月”

南宁晚报 2018-07-21 07:39 大字

▲清水泉水厂旧址得以保留新建成的“清泉明月”景区

本报记者

段柳健 摄

本报讯(记者 黎兆齐)一汪清泉曾经哺育了周围的百姓,如今得以保护并为园博园造景所用。自泉眼向八尺江,一路蜿蜒崎岖的河道滋养了万物,成为鱼类与鸟兽的乐园,也成为园博园生态保护的重要体现。昨日上午,记者在南宁园博园内看到,昔日的清水泉水厂,摇身变景点,以生态、低干扰、静谧自然为主。夜晚平静的水面倒映着柔美的月光,将为生态园博增添新的亮点。

说到清水泉水厂,许多邕宁人都知道,清水泉为地下河系,一汪清泉曾经哺育了周围的百姓,上游100平方公里的水集中到清泉涌出,每天流出量达5万立方米。随着清水泉泵房关停,邕宁片区用水转由市政管网供给,水厂关停了,但泉水依旧。如今,随着南宁园博园建设,原清水泉水厂变成了园博园八大景区之“清泉明月”。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建设中的南宁园博园“清泉明月”景区看到,该景区以原有的清水泉水厂为核心,一汪清泉曾经哺育了周围的百姓,如今得以保护并为园博园造景所用,洁净的泉水幽蓝深邃,是上游大面积的地下水系出水口,自泉眼向八尺江,一路蜿蜒崎岖的河道滋养了万物,成为鱼类与鸟兽的乐园,也成为园博园生态保护的重要体现。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张景华介绍,“清泉明月”景区是园博园中城市向乡村的过渡,蜿蜒河道两岸的原状植被得以保留,东侧的“榕荫怀古”景点成为区域的重要节点,景点内两株园区内最大的榕树得以保留,榕树周边生态嵌草的场地铺砌材料全部采用源自当地的红砂岩。“景区整体格调以生态、低干扰、静谧自然为主,夜晚平静的水面倒映着柔美的月光,为生态园博增添新的亮点。”

行走在“清泉明月”景区可以看到,现场清理出的旧石墙与新修筑的生态石笼墙形成了风格的对应和空间的围合,唤起人们对场地历史的记忆,景点西侧隔江相望的遗址公园清晰可见。河畔的池塘被精心地梳理为景观微地形,起伏延绵的地形自然形成了堤外的低洼地带,更体现出景点的舒适与生态。与“榕荫怀古”隔岸相望的区域,是一批绿色的半岛,岛上的生态栈道为游人从不同角度观赏景区提供了重要的路径,栈道采用钢格栅的形式进行设计,对植被影响达到了最小化,阳光与雨水从钢格栅板的孔隙中渗透至地面,人与自然形成了和谐共处的局面。

■相关新闻

园博园80个展园

已全部开工建设

本报讯(记者 黎兆齐)昨日,记者探营南宁园博园施工现场看到,施工车辆往来穿梭,技术人员辛勤奔忙,建筑工人各司其职。据悉,目前80个展园已全部开工建设,8月份基本完成展园、园林景观、市政、主体建筑等建设内容,9月份进入试运行,12月份全面建成开放。

当天上午,记者进入园博园建设现场的核心区,远远就看到一座外形如风帆的高大钢结构建筑傲然挺立,这就是园区的最高建筑物清泉阁。清泉阁高75米,现在已完成建设。整个清泉阁与园博园园区入口的景观大道以及青秀山的龙象塔遥相呼应,园博园园区入口,一个鱼形的大型建筑已显雄姿,这就是园博会的主展馆,也是园博园园区“四馆一阁两中心”的核心,设置在游客服务中心南侧,总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园博会的主展馆是园博园体量最大的场馆,屋面是曲面形的设计,从东面到西面有100米,南北方向有近300米。

南宁园博园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升福介绍,截至7月15日,园博园基础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目前,80个展园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北京园、杭州园、成都园、贵阳园、拉萨园、西宁园、苏州园基本建成。

据悉,园博园建设项目于7月份启动展陈、建筑泛光照明、标识系统、精装软装等工程施工。8月份基本完成展园、园林景观、市政、主体建筑等建设内容,9月份进入试运行,12月份全面建成开放。

新闻推荐

明日起北大路下穿铁路桥段封闭施工 分两个阶段进行,11月30日前对路段进行全封闭,完工后有效解决路面积水问题

北大路下穿铁路桥段的封闭,将给市民出行带来不小影响本报记者赖有光摄第一阶段:7月22日10时起至11月30日24时止,将对北大路(...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