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致富“动车”向幸福出发
廖春年一心一意跟着合作社发展种桑养蚕。 (周立祥 摄)
本报记者杨静通讯员周立祥玉灵坤
从半个月甚至一月才能吃上一餐肉,到现在仅养蚕一项收入就年入3万元,超过过去全家两年的收入——邕宁区那楼镇三江村告祥坡女村民廖春年家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日更比一日好。“多亏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的种桑养蚕‘动车模式\’,让我搭上这列脱贫致富的‘动车\’。” 她说。
廖春年上有80多岁的老母,下有两个还读小学的孩子。为了脱贫,她曾经努力地养过猪、种过菜,搞过蔬菜批发,但接二连三遭遇失败。“最苦的时候,只能硬着头皮向娘家和婆家的兄弟姐妹伸手,半个月能吃上一餐肉算是奢侈的了。而且住房非常困难,全家挤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破旧土房里,婆婆只能住在小叔家。”忆起当年的苦日子,她不堪回首。
就在生活陷入低谷的时候,邕宁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接着,南宁市祥联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时宜公司结合本地实际,创新了“公司+基地+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农户养出的蚕结茧了,统一由公司包收,不用再担心销售难问题。对廖春年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我首先想到,加入了合作社后,每个人只专心负责自己承担的部分,不用再操心其他的问题,收入也稳定很多,值得干!”于是,她主动将家里面的5亩地流转到合作社,成为第一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
有了合作社这座“靠山”,她发展的信心十足。去年5月26日,三江村忽然天降大雨,狂风暴雨无情地飘进了简易的蚕房内,而这时蚕正处在生长的关键时刻,不方便移动。廖春年虽然养过几年蚕,但毕竟技术还不过硬,她心急如焚,立刻冒着大雨去找时宜公司的韩技术员。当韩技术员赶到后,立即指导她和同事们对蚕床进行位置移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操作,24张蚕宝宝、价值7.23万元的蚕茧终于免遭损失。她激动地说:“如果是我一个人干,这批蚕肯定就毁了。”
合作社为她解除了后顾之忧,她也以感恩的心回报合作社。去年8月22日,下半年第一批蚕已进入中蚕房,而合作社的饲养人员还未能确定,此时蚕宝宝还在饿着,若不及时喂叶子就影响发育。在时宜公司与合作社协商制定工作岗位安排后,仍有个别妇女迟迟未能上岗工作。在廖春年多番调解劝说下,基地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两年来,针对个别妇女情绪波动,影响工作效率,她总是不断安抚、鼓励、协助,化解各种矛盾。
搭乘合作社的这辆脱贫致富“动车”,廖春年离幸福的未来越来越近。去年,她仅在合作社蚕房养蚕的收入就达到了3万元,加上其他收入就更可观了。在廖春年和合作社其他姐妹的带动下,村里有36户贫困户积极参与合作社种桑养蚕,有长期打工的,也有季节性打工的,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 我越来越感受到,共产党是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党,我现在的最大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目前,廖春年已经向当地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新闻推荐
市民在小区里“逮”到警务“僵尸车”市民认为既影响环境,也影响警察形象,警方表示会立即处理
南宁市地委大院办公楼停车区内,一辆警务“僵尸车”从今年3月起一直停放在这里。今报记者邹财麟摄今报南宁讯(记者李俭芹)近...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