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悄然激活南宁地下“生命线” 目前已建成综合管廊主体长度超50公里

南宁晚报 2018-06-07 07:28 大字

佛子岭路地下综合管廊,水电气等管线统一入住

开栏语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进一步宣传南宁市国有企业在服务民生、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从即日起本报推出《南宁·国企风采》专题,通过记者深入企业现场,全方位、多角度的采访报道,讲好南宁国企好故事,提高全市国有企业的知名度,展现国有企业良好的形象。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让城市的发展既有“面子”也有“里子”。记者日前从南宁城建管廊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了解到,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建成管廊主体长度超50公里,签订6份入廊协议,涉及入廊管线约18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正悄然激活南宁地下的“生命线”。

1 建设顺利:已签6份协议 入廊管线约18公里

南宁市自2016年5月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以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展顺利,相关工作推动速度位列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前列。

6月1日,记者来到南宁市佛子岭路综合管廊实地了解相关情况。记者看到,佛子岭路路面平整,天际线由建筑和绿树组成,以往高耸的电线杆已无处寻迹。进到佛子岭路综合管廊内部,供电电缆、通信电缆、自来水管等已经“住”在地下宽敞的综合管廊内。

据悉,佛子岭路综合管廊是广西区内建成投入使用的首条综合管廊,于2016年8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开启了南宁乃至广西综合管廊从无到有的时代。该项目一期全长3.33公里,布设在佛子岭路道路人行道下,采用内径2.8米预制圆管断面的建设形式,埋深2至5米,可容纳给水管、电缆、通讯管线。

管廊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韦敏生介绍,目前部分综合管廊已进入运维阶段,截至目前,管廊公司已与南宁供电局等管线单位签订了6份入廊协议,涉及入廊管线约18公里,入廊费约188万元。其中,2017年4月,长虹路BRT项目约900米的10kV电力管线入廊,并缴纳入廊费约12.12万元,是南宁市第一个实现入廊收费的项目。

“地下综合管廊已成为城市地下‘生命线\’,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管道都在这里,有效保障了周边居民基本生活。”管廊公司维护分公司经理彭烨说,在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仅有效减少路面上“马路拉链”、人造“蜘蛛网”等现象,也不断赋予地下空间越来越大的使用价值。

据悉,2017年8月,市政府正式印发《南宁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收费标准 》,标志着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的收费标准将有据可依,各管线运营单位管线入廊均需按标准交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今年5月21日,《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草案)》以市人民政府名义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5月29日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一审审议。管廊立法工作的推进,将为全市管廊建设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据悉,无论是建设进度、运维速度,还是制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效率,南宁市都位列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前列。

2 长度延伸:已建成管廊主体长度超50公里

南宁地下“生命线”正在不断延伸,自2013年以来,南宁市已建成管廊主体长度超50公里。

长虹路新建DN600给水管线已进入地下综合管廊,为南宁市火车东站片区提供生活用水保障。当日,记者进入长虹路综合管廊看到,这里更像是一个“集体宿舍”,入廊的管线设置有自来水管,10千伏电缆,通信电缆,并配备控制箱、消防设施、环境监测设备等。“这里是投料口。”管廊公司工作人员指着距离地面10米左右的“屋顶”说,自来水管、电缆设备等可一节节地从投料口投进来,投料口在应急时刻还能起到紧急逃生作用。

而南宁地下“生命线”的长度在延伸。自2013年以来,南宁市已有23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总建设规模71.79公里,计划总投资68.02亿元。截至2018年5月30日,已建成管廊主体长度超过50公里,已完成投资超过36亿元。

其中,管廊试点项目12个,总建设规模41.36公里,计划总投资36.8亿元,已建成管廊主体长度约34公里(完成率约为82%),已完成投资约30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约82%)。管廊非试点项目11个,总建设规模30.43公里,计划总投资31.22亿元,已建成管廊主体长度约17公里(完成率约为57%),已完成投资约6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约19%)。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南宁市凤岭北火车东站片区、五象片区、三塘片区、江南片区等。

3 未来趋势:南宁将开启“管廊新时代”

管廊内的风机、照明可远程控制开关……在位于凤岭北路的综合管廊监控中心,记者看到,该监控中心屏幕上,正在显示佛子岭路、长虹路等综合管廊的内部情况。

据悉,凤岭北片区地下综合管廊监控中心于2017年1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综合管廊监控中心对凤岭北片区包括佛子岭路、长虹路、凤岭北路、高坡岭路、凤凰岭路五条综合管廊约15.98公里进行监控管理。廊内建设有通风、照明、视频监控、温湿度检测、管廊自用排水及消防报警等管理系统,通过摄像头、探测器等监测的火情、有害气体、空气质量、温度信息等,可以准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通过操作平台对廊内设备实施远程控制。

“我们主要是监测管廊内的管线是否正常,设备是否有故障,可及时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该监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可远程实现智能化管理,平台可远程控制管廊内的风机、防空数据、照明控制等设备。例如,风机、照明现在监控中心可提前打开,后续还将可远程控制水泵等,均实现智能化和远程控制,将打造智慧管廊。

未来,随着一批综合管廊建成并投入使用,南宁市将开启“综合管廊新时代”。根据《南宁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5—2030年)修改成果》,到2030年,南宁市综合管廊建设规模约为247公里,其中近期(2015—2020)建设规模为177.9公里。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凤岭北片区、五象片区、三塘片区、东盟教育园区、吴圩空港新城等城市新区,以及结合旧城改造的江南片区。随着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的逐步深入,今后南宁将力争打造成面向东盟、对接国内,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地下综合管廊示范城市。

新闻推荐

创卫齐参与共享大健康

近日,南宁市创卫办在“健康城市爱卫南宁”微信公众号平台举办“创卫齐参与·共享大健康”微信有奖答题活动,以此提升广大人...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