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 做小事 显大爱

南宁日报 2018-06-07 06:57 大字

定期献血成为李可成的习惯。

每天,分布在南宁市各个角落的捐血屋、采血车都有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市民前来献血。他们很普通,是城市里的“小人物”,但他们却不平凡,他们用自己的血液和爱心温暖着这个城市。在“6·14”世界献血者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南宁献血者中的一员,下面来听听他与无偿献血的爱心故事。

“成哥,踢完球后一起去喝一杯吧?”周末的傍晚,李可成和朋友们在足球场踢足球,他们有个“固定节目”就是踢完球后一起喝酒、吃饭。“不了,我家里还有事就不去了。”

李可成是“吃货”他的朋友都知道,但李可成还是一名献血者,却很少有人知道。自1999年李可成第一次献血以来,已坚持献血20年,共捐献全血14次5200毫升,单采血小板153次281人份,献血总量累计达到6万多毫升。“采血护士说我捐献的血液足够把10个成人的全身血液换一遍,”李可成说,“人就应该互帮互助,只是我能力有限,有时候想帮助他人却没那么多钱拿出来捐,而献血对我来说只是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不仅可以帮助他人,对我身体也不会造成损害,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次献血后,李可成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定时到血站参加献血。“献血之后,我觉得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就规定自己每隔6个月到血站献一次全血。因为献血,我觉得身体反而比以前更好了。”李可成告诉记者。在献了几次全血之后,李可成一个同为献血者的朋友建议他捐献成分血,捐献成分血的间隔时间比全血要短,从那以后,李可成每隔20天左右就去献一次成分血,献血的频率更高了。

有一次李可成与朋友相约一起献血却没能成功,原因是他前一天晚上和朋友踢完球后又通宵熬夜,在献血前体检显示转氨酶过高。自那以后,李可成为了每次都能成功献血,便开始注重饮食和休息,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我今年43岁,年纪越来越大,身体新陈代谢变慢,如果不调整生活习惯,血液初筛可能会不合格。”李可成说,在献血前几天,他会减少甚至不饮酒,不食高蛋白、油腻的食品,晚上早睡,养成习惯,以保证每次体检都能合格。

原来,每一次在踢完球后用“家里有事”来拒绝宵夜、喝酒的第二天都是他献血的日子。如此看来,李可成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吃货”,用“铁杆献血者”形容他更为贴切。

新闻推荐

学摄影,让工作更出色,生活更快乐

南国早报摄友俱乐部的会员在江西婺源采风。(扫码关注更多活动)南国早报记者刘琼文/图学摄影,有的人为了工作,希望能把自己的...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