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看大戏在绿城潮起来

南宁日报 2018-02-24 08:31 大字

春节到新会书院看戏,成为戏迷的习惯。

热烈的鼓点,悠扬的丝竹声,韵味十足的唱腔,配上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和一个漂亮的造型,戏迷便意会到其中的妙处,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台上台下其乐融融。从2月20日(大年初五)起,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南宁市新会书院上演。对于戏曲演员和戏迷来说,年味就在那一招一式中、那一段段优美唱腔中、那彼此的默契中,在“我们的中国梦喜迎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南宁市2018春节戏曲演出活动中。传统戏曲演出不仅繁荣了南宁市春节舞台,也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传统年俗再次流行

老南宁人的年味,是从一出地道的粤剧(邕剧)蔓延开来的。曾几何时,“过大年 看大戏”对于许多年纪大点的戏迷来说,只存在于遥远的记忆里。自2009年起,新会书院被列为固定传统戏曲(邕剧、粤剧)演出阵地,“邕州神韵”活动便成为南宁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而“邕州神韵”活动会在每年春节期间设立春节特别演出,让“过大年 看大戏”这一南宁年俗重新流行起来。

南宁名角名旦黄俊成、姚艳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在舞台上与南宁戏迷、市民欢度春节。“以前春节期间我们是‘走春班\’,就是到广东各市、县为那里的戏迷演出。”姚艳回忆,“而现在在家乡演出,与市民、戏迷一起欢度春节,那种感觉很自豪、很幸福。”姚艳介绍,在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的组织下,这几年的大年初一,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都会在南宁孔庙举办传统戏曲专场演出,随后的春节假期期间,也会在新会书院推出多场春节专场演出,“许多戏迷都会排出时间,专门去捧场。舞台下,既有熟悉的面孔,也有新的观众,这给了我们演员很大的信心,我们要以更好的表演回馈观众,更好地服务南宁市民”。

过年就要看大戏

按照原计划,南宁市2018春节戏曲演出活动于大年初五、初六在新会书院演出两场,但戏迷十分热情,演出反响热烈,主办方便临时又增加了两天(两场)演出。2月23日,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更是派出超强的明星阵容,黄俊成、姚艳、刘希瑛、宁靖、梁伟达、陈秋燕等深受戏迷喜爱的名角新秀赫然在列,让戏迷开心不已。

对戏迷来说,在老倌们的一颦一笑中,在熟悉的粤语唱词中,浓浓的年味便慢慢铺开。久远而悠长的熟悉气息,让人不由得追忆起儿时在父母的带领下看粤剧的时光。“春节期间,谁叫我去哪玩我都不去,就是要留出时间看粤剧、邕剧。”“我儿子已经帮我买机票,让我去旅游。我让儿子先把机票退了,过年期间一定要在新会书院看表演。”“说句夸张的话,我是‘六亲不认,只认粤剧(邕剧)\’。过年一定要看他们的演出。”在23日的采访中,戏迷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从现场反响来看也确实如此,因为戏迷毫不吝啬地为演员送出花篮,送上“利是”,以表达对演员的支持和喜爱。

黄阿姨是一个忠实的戏迷,小时候每天都会和长辈去看戏,过年时更是要进戏院的。“现在过年也能看戏,真的很高兴、很幸福。这几年,我的春节都是在新会书院度过的。”黄阿姨说道。

传统戏曲惠民乐民

“邕州神韵”活动是南宁市实施地方戏剧振兴工程的重要措施,其影响力和美誉度逐年提高,已成为南宁市传承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春节戏曲演出活动也让来邕旅游的外地游客触摸到南宁深厚的文化底蕴。卜阿姨是黑龙江人,此次来南宁走亲家,亲戚特地领她到新会书院看演出,“我听不懂他们唱什么,只能看看字幕,感觉这里的气氛很热烈,演员表演得好,戏迷看得也很投入,粤剧、邕剧蛮有魅力的。”卜阿姨说道。

虽然每年春节都在舞台上度过,上有老、下有小的黄俊成一点都不觉得遗憾,“每当听到鼓声、丝竹声,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就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让黄俊成高兴的是,如今南宁不仅有新会书院这一固定演出阵地,随着邕州剧场的投入和使用,其能上演更多大型剧目,进一步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的目标。黄俊成说:“3月3日(正月十六),我们还将在邕州剧场表演大型红派粤剧经典大戏《刁蛮公主戆驸马》。而类似的大型剧目,几乎每个月都会在这里上演。”

本报记者莫俊 文/图

新闻推荐

春节假期旅游市场火爆

“年味浓、秩序好、景区热”,春节假期里,兴宁区以浓郁的年味、缤纷的活动,迎来了如潮游客。春节假日辖区共接待游客61.803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收入425.14万元,同比增长14%。今年的兴宁区春节假...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