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打工仔 愿做“放牛郎” 邕宁区百济镇新平村返乡青年养牛创业带领乡亲共同脱贫致富
向见康在养殖场喂牛。(覃捷摄)
他原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仔,毅然回到邕宁区百济镇新平村当起放牛郎。他想用实践证明,放牛郎的春天也一样缤纷多彩。如今,他正开辟一条回乡创业之路,努力带领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这个放牛郎就是南宁市业和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向见康。
紧跟政策,搭上扶贫的“动车组”
2016年春节期间,在新平村村委召开的返乡青年座谈会上,向见康将酝酿已久的想法脱口而出:“我想养牛!”
当时,向见康在石埠的一家养牛场做装修工作,当了解到养牛场不仅可销售肉牛,还能卖牛奶,顿时意识到这是一条创业致富的好路子。
“我上有老下有小,父母需要照顾,孩子也要照看,想结束在外漂泊的日子,回家养牛。” 向见康说,当时的第一书记杨修凯听了他的想法后很支持,讲解了***的相关优惠政策,坚定了他返乡创业的决心。
现任第一书记兰兴腾说:“我们支持青年返乡创业,养牛场的水电铺设是镇政府帮助协调的,水泥硬化道路是村里通过‘一事一议\’帮助铺设的,当地政府还帮助他解决了50万元资金问题。”
政府对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之大,让向见康信心倍增。
亲力亲为,科学养殖打开多元化销路
说干就干,向见康拿出了全部积蓄20多万元,与4位同乡共同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他投入了自家的19亩山地、土地,并租赁了20亩土地进行牧草种植,几户贫困户还拿出了自家的十几亩土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整个养殖场占地50多亩。
资金来得不容易,钱要花在刀刃上,为了减少建设成本,牛棚、合作社办公楼、材料仓库、消杀车间的建设都是由建筑工人出身的向见康与其合伙人亲手搭建。
占地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棚可容纳200头牛。为了引进良种牛,向见康专门到石埠养殖场学习养殖技术。经过精心挑选,2017年9月他引进了67头“摩拉水牛”。这种改良后的杂交水牛生长快、生病少、产奶量大,肉牛通常10至12个月便可出栏。向见康说:“除去饲养成本,纯利润可达到每头4000至4500元。牛奶可卖到每公斤10元,每头牛一年可产奶1000公斤。”
为保证肉、奶的品质,他按照营养成分搭配草料;为保证牧料充足,他专门购买了牧草打包机,将经过处理的干草料粉碎打包后可存放两年;为保证牛的健康,他定期邀请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员到牛场给牛做体检;为保障销路,他与南宁、广州的多家肉类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就这样一步步地做好每个环节,养牛场的运营迅速步入正轨。
多样带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南宁市业和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股份制经营模式,村民可以资金、土地的形式入股加入合作社,售牛之后利润按比例进行分红。合作社现有社员32人,其中签约入股贫困户5户,签约入社贫困户23户。与入社的贫困户签订材料收购协议,鼓励其种植牧草。对于甘蔗叶、玉米秆、花生藤等被丢弃的废料,合作社将其作为草料高价回收,为贫困户增加收入。
为了做好生态循环,距离牛棚不远的地方建了一个占地200平方米的蚯蚓养殖棚,入社的贫困户可以以极低的租金使用这个养殖棚,使用牛粪养殖蚯蚓,合作社提供蚯蚓种苗,养殖周期为3个月,合作社会以18元/公斤的价格回收蚯蚓,使用后的牛粪还可作为有机肥无偿提供给贫困户。合作社还优先聘请贫困户到养殖场进行务工,让贫困户能够在家门口就业。
说到养殖场的未来,向见康信心满满,“年后我们将把养殖规模扩大至200头,并尝试通过新的合作方式——认养模式,每头1万元起步认养牛,合作社负责养殖和销售,认养者每年可获一定比例的提成,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养牛致富的行列中来”。
新闻推荐
▲春节临近,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有明(左一)走访慰问原南宁地区行署副专员、离休干部曾小平(左二),给她送去新春的祝福。本报记者农超武摄本报南宁讯(记者农超武)新春将至,2月6日上午,市委书记、市...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