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精准资助 全面覆盖 邕宁区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助推精准脱贫

南宁日报 2018-02-05 06:26 大字

邕宁区领导干部深入村屯开展教育扶贫调研工作。贫困大学生在邕宁区资助办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邕宁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那楼镇那旺小学同学们吃到营养午餐很开心。2017年邕宁区中小学文艺汇演颁奖现场。那文小学推出关爱留守儿童手工课。邕宁区团委等部门到中和乡那例小学开展春节慰问活动。南宁爱尔眼科医院为那楼中学学生做用眼健康检查。

本报记者 陈 媚 通讯员 黄享升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7年,邕宁区在2016年脱贫摘帽的基础上稳固摘帽成效,提出了更高要求,继续将教育扶贫作为城区***重点工作。据统计,2016年以来,邕宁区发放助学金4000多万元,受益学生30000多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28000多人次,解决了众多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亮点

1

“控辍保学”不让任何学生失学辍学

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是教育领域三个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2015年以来,邕宁区瞄准这块“硬骨头”,通过管理控辍、定时控辍、学籍控辍三项举措,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实行管理控辍。在辖区内实施“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每年城区政府与各乡镇、城区教育局与各中小学、学校与教师均签订“控辍保学”工作责任状,将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列入城区和乡镇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评范围。

实行定时控辍。把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作为邕宁区“控辍保学活动月”,对存在辍学可能的对象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家庭走访等形式加强沟通,尽最大可能减少学生流失,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或辍学。

实行学籍控辍。采取跟踪学籍的管理办法,对学生变动情况进行监控,实时精准监测,确保一个都不能错。2014至2016年,邕宁区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为123.93%、126.62%、125.57%,完成南宁市下达目标任务。

亮点

2

大力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

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不久,百济中学按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资助政策,及时将贫困家庭住校生生活补助发放到学生银行卡。该校800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每人领到625元生活费补助,全校共发放50万元。

2016年邕宁区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722.0375万元,惠及贫困学生12432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6993人次);发放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157万元,受助总人数2535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632人次);发放南宁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131.275万元,惠及2593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2408人次)。

2017年城乡寄宿生项目发放资金835.975万元,受助学生1389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5451人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项目发放资金214.7万元,受助学生4292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4049人次)。

邕宁区认真统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克服资金不足等困难,抓细抓实困难寄宿生和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一人不漏全得到资助。两年来,邕宁区共有35749人次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

2009年至今,邕宁区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共计5603份,发放贷款共计3554.9454万元,合同差错为零,全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在确保应贷必贷的同时,邕宁区还努力改善办贷条件,2017年8月邕宁区添置了高拍仪、手写板、身份证读卡器等设备,率先成为南宁市各县区无纸化电子合同办贷试点,办贷变得高效、环保。邕宁区历年来回收贷款本金1260.3084万元、利息119.6917万元,回收率均为100%,位居广西各县区第一名,国家贷款资金得到良性循环,各年度的考核均被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联合评为优秀。2016年四川省教育厅率团前来广西考察时,邕宁区作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作经验汇报。

“***,一个贫困户都不能漏。”为了保障全城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校生都能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邕宁区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力度。

邕宁区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从2016年起将在校就读贫困户子女资助项目纳入2016—2020年财政预算,对全城区贫困户子女就读学前至大专及以上在校学生进行全覆盖资助,不让农村贫困户因学返贫、因学致贫,不让农村贫困学生因经济困难失学。根据学生每年大概的需求,将资助标准定为:学前教育每生每年1300元、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高中每生每年4000元、高职高专及大学以上每生每年6000元。而中职中专每生每年2000元,毕业生再给予一次性鼓励补助5000元。

邕宁区开展贫困户子女学业帮扶专项资助工作以来,成绩喜人。2016年以来,资助建档立卡在校生共29395人次,资助金额共2834.2万元。切实减轻贫困户负担,全面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提升了城区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城区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亮点

3

邕宁学子吃上营养午餐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邕宁区那楼中学,校园内书声琅琅。在教学楼隔壁的食堂里,厨师们在为孩子们准备中午的营养餐,忙得不亦乐乎“我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以前每年农忙时,孩子们就带些剩饭或者买包子、零食吃,看着十分心疼。”当日10时,该校老师赖昌学一边查看饭菜准备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学校营养午餐计划实施情况。“自从2014年9月邕宁区启动营养午餐计划后,政府每天为每名学生补贴4元,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就能吃到热腾腾的免费饭菜了!”

记者从邕宁区教育部门了解到,为了让农村中小学生吃上热乎乎的营养午餐,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邕宁区人民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在城区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为每生每天4元,水电、燃料费0.5元,所需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和城区本级财政按8∶2比例分担。邕宁区先后投入1600万元,已完成了54所学校食堂(伙房)新、改扩建工作和相关食堂设备的采购,聘用从业人员246人。

邕宁区将营养餐作为教育扶贫措施之一,在提高贫困学生身体素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经济压力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截至2017年12月,邕宁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惠及学校54所,当年补助金额1318.23万元,受益学生208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3871人受益,获得261.29万元补助资金。

亮点

4

“雨露计划”惠泽寒门学子

“我和妈妈从心底里感谢政府发放的1500元‘雨露计划\’助学金,我可以安心上学了。”邕宁区那楼镇中山村贫困户学生欧同学告诉记者。小欧父亲身患慢性疾病,不宜干苦活重活,母亲患精神疾病,生活贫困,“雨露计划”每学期1500元的助学金让他得以安心上学。在邕宁,像欧同学一样享受2017年秋季学期“雨露计划”补助的达1435人次。

“雨露计划”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校生的扶持标准有两种,一是参加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教育并取得全日制学籍的新生一次性补助5000元;二是参加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学生每学期补助1500元。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邕宁区将智力扶贫“雨露计划”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常抓不懈,结合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抓好贫困家庭子女在校教育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工作,提高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利用多种媒体宣传扶持政策,并充分发挥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和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的作用,进村入户宣传“雨露计划”职业教育扶持政策,引导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有质量的职业教育。与此同时,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实行公告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监督。

2016年以来,“雨露计划”资助邕宁区贫困家庭学生3926人次,补助资金575.85万元,为贫困家庭脱贫提供了动力和智力保障,让广大贫困户子女尝到“雨露”的甘甜。

亮点

5

为“两后生”提供免费培训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这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实现了学习汽车修理的梦。”近日,邕宁区蒲庙镇联团村的“两后生”小韦十分高兴。2017年8月,广西动力技工学校迎接来自邕宁区的13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到校报到参与“两后生”职业能力培训。邕宁区力争通过***培训,助“两后生”圆大学梦。

“两后生”指的是在广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年龄15至22周岁的未婚初、高中毕业生(含退学、辍学等)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2016年,广西48所技工院校结对帮扶54个贫困县,帮扶“两后生”就业。

为帮助“两后生”实现技能型就业,促进精准脱贫,邕宁区主要与广西动力技工学校等院校密切合作,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计划,同时落实培训费用补贴和生活费补贴政策。在“两后生”培训期间,费用全免,由自治区财政给予1.2万元/人·学年补贴。其中,培训费用补贴6500元/人·学年(含学费、住宿费、实习材料费、卧具费、实习工装费、体检费、医疗保险费用);生活费补贴5500元/人·学年,通过校园卡拨付给学员。

经统计,2016年秋季学期以来邕宁区共有609人参与“两后生”职业能力培训,伙食费补助金额167.475万元。据广西动力技工学校反馈,2016年就读学校的邕宁籍“两后生”就业85人,升学45人,剩下的自谋职业。“两后生”免费职业培训,既圆了贫困家庭孩子继续上学的梦想,也开启了脱贫致富之路。

本版图片:邕宁区教育局提供

新闻推荐

百名书法家为市民写春联

本报讯(记者文艳玉)昨日,兴宁区文体局、文联组织老、中、青、少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等上百人在广西花鸟交易市场现场义务为市民写春联送祝福。活动吸引了上千市民前来参加,当天共送出春联3000多副。当...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