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收费标准别被菜名迷惑 工商人员先支招 遇到骗局咱不怕
“防忽悠大讲堂”走进西乡塘区友爱南社区本报记者 刘增璇摄扫一扫,看直播!
■本报记者 廖欣
市面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不知道该如何分辨真假;预付款消费陷阱多,商家卷款人去楼空;订了年夜饭,饭店实际提供的菜品与合同中约定的不一致……这些是市民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消费陷阱,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时,该怎么办?在昨日下午的“防忽悠大讲堂”,西乡塘区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股股长谭英为市民一一梳理了典型案例及防骗技巧,大家可以收下这份防骗“宝典”。
1
挑选商品擦亮双眼
细查看包装说明再购买
在大讲堂现场,谭英带来不少假冒的洗发水、零食大礼包、刀具等。从外观上看,这些商品与正品难以区分。稍不注意,就会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年关将至,又到了大采购的时间,市民该如何挑选商品?对此,谭英提醒市民朋友,在购买商品前,要对商家的宣传有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要关注商品的质量、功能、合格证明等,警惕促销陷阱。
购买食品要“三查三注意”:一查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上是否标注商品名称、厂名、厂址、配料表、净含量、贮存条件及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内容;不要购买无任何标识的“三无”食品,选购现场自制销售的散装食品时应即买即食。二查食品和原料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日期,注意是否超过保质期限。三查食品的外观,注意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的食品所迷惑。同时要索取购货凭据,以便在发现问题后维权。
2
预付款消费陷阱多
审慎了解商家情况再决定
2017年11月,梁先生等9人经朋友介绍参与某餐饮店“你消费,我买单”16天全额返现活动,18天共消费18.4万元,返还日餐厅突然关门,电话联系商家均以餐厅驻店人员失联、老板病重住进ICU等借口不履行返现。
谭英介绍,近年来,因经营者突然关门停业引起的预付卡无法正常使用或退款的群体性消费纠纷时有发生。类似案件均涉及多个区域的多家门店突然关门停业,消费者手持预付卡金无法正常使用。由于被举报人因资金链断裂、门店倒闭、转让或变更等,调解处理相当困难。
对此,谭英提醒,春节是餐饮、美容美发、健身娱乐、洗车洗衣等服务行业办理预付卡或续卡促销高峰期。此时消费者要审慎了解商家的资信情况,谨防商家以优惠为诱饵,诱导消费者先付款后消费。
针对上述问题,市民购卡时一定要谨慎,要多做比较,尽量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不轻信广告和商家的口头承诺。充值金额不宜过大,对相关服务内容进行书面确认,最好与商家签订协议开好发票并与刷卡单等凭证一并保存。
3
年夜饭预订有讲究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饭店吃顿团圆饭算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幸福的时候。谭英说,有的饭店推出的年夜饭都是固定套餐,并不提供具体的菜单,只提供几个价位的套餐让消费者选择。如为迎合消费者过年图吉利的心理,将菜名定为“合家欢”“金玉满堂”等,定价很高,但具体分量和用料却不标注。
对此,谭英提醒,如果饭店推出的年夜饭只是按价位让消费者选择,没有明示具体的菜单,市民朋友要尽量弄清每道菜的名称、内容、规格和价格,同时弄清具体的收费项目并写入合同中。对于“合家欢”“金玉满堂”这样的吉祥菜名,一定要让饭店在合同中注明具体的原材料和俗名。
为了年夜饭不添堵,消费者预订年夜饭时要有维权意识,事先了解饭店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明确收费标准,并与饭店签订一份书面协议,详细约定相关事宜等,以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饭店实际提供的菜品与合同中约定的不一致,属于消费欺诈行为,消费者要及时留取相关证据,再与饭店交涉。如果饭店拒不赔偿,可拨打12315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新闻推荐
“防忽悠大讲堂”第二期走进友爱南社区 学习防骗知识 避开消费陷阱
本报讯(记者廖欣)当你发现购买的家电、生活用品等出现质量问题,你知道该拨打哪个电话进行维权吗?你知道购买年货时要注意什么呢?在生活中,有哪些消费陷阱让人一不小心就入“坑”?昨日下午,南宁晚报“爱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