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洒水降尘、塑料布盖裸土防扬尘、车辆反复“洗澡”才上路 扬尘整治放大招 邕城常现“南宁蓝”

南宁晚报 2018-01-18 09:12 大字

泥头车出消纳场时需经过人工和自动喷淋系统多重冲洗 本报记者 郑芳 摄

开栏语:近年来,南宁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的环境、交通、人文等方面如何管理?去年一年,南宁的城市管理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从即日起,本报从共治格局初步形成、扬尘污染整治及打赢“蓝天保卫战”、市容环境精细整治持续开展交通畅通整治、南宁“礼让之城”“文明之城”“志愿之城”的打造推出系列成效报道。

2017年,南宁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3%,其中,环境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为191天,占全年天数比例为52.3%,也就是说,平均每两天就有1天的空气质量达到优,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南宁蓝”成了南宁的“常客”。

“南宁蓝”是南宁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南宁是怎么做的?日前记者走进南宁的一些工地、消纳场以及城管部门,了解他们在治理扬尘方面是如何“放大招”的。

地铁工地:洒水降尘塑料布盖裸土防扬尘

日前,记者走进金湖南路地铁3号线埌西站项目工地,看到工地外墙上安装了自动化喷淋系统,喷头喷出白蒙蒙的雨雾,让人感受不到尘土飞扬。在工地出入口设有自动化冲洗平台,车辆进出工地都要冲洗,才能上路。

进入工地,只见一辆洒水车在工地里来回喷洒冲洗,路面基本干净无泥。而一侧施工区域裸土及未来得及清运的建筑垃圾,均用蓝色的塑料布覆盖,以防止尘土飞扬。

“工地里配备专职巡查人员2名,保洁清理人员4名。每个站点出入口都设置门卫亭并各配备人员2名,24小时监督车辆冲洗干净方可出工地。”据项目安全总监鄢雷介绍,开展扬尘治理以来,工地建立健全出入口保洁制度、车辆冲洗制度、门卫管理制度、工地周边巡查制度。配备有专职巡查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还有专职保洁员每天对周边围挡、出入口等区域进行清理,每天8:00—12:00、14:00—18:00,更有专人定时开启围挡周边喷淋系统及泡雾机,洒水车配合不间断洒水,确保场地湿润无扬尘。

此外,项目工地的出入口、至高点、材料堆放等区域均设置有视频监控系统,还安装一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智能监控,如果扬尘监测数据异常,则会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消纳场:泥头车百米“洗礼”方出场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平乐大道那平村大秦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只见进出消纳场的泥头车川流不息,然而消纳场周边道路并未见“红尘滚滚”现象。

“每天进出的车辆达1500~2000辆次,拉的都是从各工地出来的细土及建筑垃圾。”据消纳场负责人林华富介绍,为了不让行走的车辆扬起泥尘,消纳场每天通过洒水车、喷雾机进行降尘,消纳场还设置自动化喷淋系统,全方位对车辆进行清洗。

记者看到,消纳场入口处安装有几个摄像头,车辆出去时必须要经过百米长的冲洗带进行“洗礼”——一辆卸完泥土出场的泥头车出场时,要先后经过两个冲洗槽冲洗轮胎、车厢,以及上、下自动喷淋设备的多重冲洗,喷淋系统喷射不到的地方,还有两名工人用高压水枪辅助清洗,用特制加长的小铁铲铲除顽固泥块,以确保车辆不粘泥土出场。

城管局:平台打造扬尘治理“南宁模式”

日前,记者在市城市管理局看到,点开南宁市扬尘治理视频综合管理系统,随机点击位于某条路上的一个消纳场,只见系统平台显示该消纳场的实时监控画面,冲洗平台、消纳场出入口等多个画面显示。

据了解,去年6月南宁市扬尘治理综合管理系统测试平台初步完成搭建,该系统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理念、新技术和“互联网+城管”的创新模式,围绕扬尘治理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提出监控四大源头、解决三大问题、实现三大突破的“433”的建设目标,打造扬尘治理“南宁模式”。

“如果有100辆泥头车上路,在消纳场只查到80辆来卸泥,那就说明有20辆车去了别处非法弃土,通过系统平台可以追查它们去哪儿。”据工作人员介绍,扬尘治理综合管理系统通过整合视频监控、环保在线监控、地磅监测、工程车辆出入实时信息等数据,对采石场、水泥搅拌站、建筑工地、消纳场四大源头进行全流程监控。汇聚整合各部门视频及交警、城管执法等业务数据资源,对建筑材料、渣土等实现“两点一线”(前端出场—中间运输—末端处置)全程监控,打造一个可视、可控、可追溯的综合监管平台。

新闻推荐

兴宁区整治卫片图斑 拆除违建2万余平方米

本报讯(记者廖欣通讯员赵静辉张建伟)兴宁区高度重视辖区土地卫片执法工作,近期连续多日组织综合执法整治组,对三塘镇、五塘镇等多处2017遥感监测图斑进行拆除整改和土地复耕工作。昨日,兴宁区综合执法...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