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沧桑史事镌贞石 《鼎建拜庭廊房碑》重现邕江边

南宁日报 2018-01-18 09:07 大字

《鼎建拜庭廊房碑》的真容。

众所周知,南宁市城区内留存的古碑极少,而且一般已移交博物馆、公园或有关单位保管,其他古碑则散落于较为偏远的乡村。而记者在采写关于南宁的古代文史稿件时,却于昨日意外地在江南区福建园街道淡村路西社区附近邕江之畔发现一通少有人知的古碑——《鼎建拜庭廊房碑》。这通默默立于闹市通衢之间的古碑,称得上是140多年来“未被珍视的瑰宝”。

《鼎建拜庭廊房碑》刻制年代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清代南宁府宣化县儒学训导葛元瑞(并非南宁本地人)撰文,潭坊村(今淡村路一带)居民集资镌刻、立石。可惜,无论是《(宣统)南宁府志》 《(民国)邕宁县志》,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修《南宁市志》《(新)邕宁县志》《南宁市郊区志》《南宁市江南区志》,以及清末至民国时期各种金石目录、今人杜海军辑录的《广西石刻总集辑校》等,均未提及此碑。描述此碑的专文,仅有赵树劭撰于2004年6月的《广西南宁江南区一战事石碑记载了百年前的战争》。此后,在宋多河撰《南宁三江口,神仙也来游》中略有提及而已。

2004年此碑刚被关注时,尚由淡村一位居民收藏,外人一般无从得见。如今,此碑立于江南区福建园街道淡村路西社区附近的江南大道靠近邕江一侧的黄帝庙内,入庙参拜者均可观赏此碑,可谓重见天日、公之于众。不过,当地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很强,当记者提出要为此碑拍照时,被当地居民警觉地拒绝了。记者表明身份、再三说明宣传南宁历史文化传承的来意,这才终获首肯。

关于黄帝庙,南宁市江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南宁市江南区志》“第十章、旅游·第一节、旅游资源·人文资源·淡村黄帝庙”记载:“庙宇建于宋代以后,具体年月已无从稽考。南宁历年出版的地图均标有淡村黄帝庙的方位……至2005年,在国内仅有20多座黄帝庙,淡村的黄帝庙是广西惟一的一座。黄帝庙有两次重建的历史:1943年日寇侵占南宁期间,将黄帝庙拆除。抗战胜利后,数百名村民和爱国志士捐资30万元,重建黄帝庙……2002年3月8日,村民数百人集资1万多元再次重建黄帝庙,2005年1月竣工。黄帝庙面积有140多平方米,在正殿的两侧书有对联:‘八百里邕城玉垒依然山色秀,五千年华夏金瓯永固帝恩深\’。3间殿房分别供有轩辕黄帝、北帝圣君、北府老爷、龙母娘娘和花王圣母等神位。庙墙两侧镶嵌有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的石碑,上面刻有捐资建庙之人的姓名和金额等。”

所谓“字迹模糊的石碑”,当是指《鼎建拜庭廊房碑》。记者所见此碑,虽有残破之处,但字迹基本可以看清,碑文也较为完整。据碑文记载,此地原有的古庙,祭祀的是真武北帝、李令公、花王圣母等神袛。清同治七年(1868年)十一月十九日,新建的拜庭、添造的廊房、增祀的谷王神像等告竣,重修神庙的主事、潭坊村耆老(古时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地方士绅)陆景仁忆起咸丰八年(1858年)南宁守城之战,乃嘱葛元瑞撰文记之。

葛元瑞之名不见于《(宣统)南宁府志》 《(民国)邕宁县志》,按清京都荣录堂梓行《爵秩全览·同治己巳冬季》“贞集·广西省·(请旨晋兴)南宁府·宣化县”记载,清同治八年的宣化县儒学教谕为梧州府人许懿林,复设训导为浔州府人梁朝彦,也无葛元瑞的记载。其或为代理训导而已?

“徵仕郎、即选州判、县文学葛元瑞薰沐拜撰”的《鼎建拜庭廊房碑》记载:“郡城南岸有烟户百余家,曰潭坊村,村外有古庙……咸丰八年十一月初四,艇匪数千攻入沙街,围扑郡城。公调南岸团练数千过河接仗。贼首愤恨,率其全股攻打我潭坊村。自十一月初十至十三申刻,贼众败逃。计我村中丁壮未满百人,合各村救援练勇不足四百之数……村中男、妇不伤一人。神恩深厚可忘乎哉……督团练与贼共斗,昼见大雾迷(弥)漫,使贼不知团练多寡;夜见神灯万盏,环绕村外……”碑文落款“同治八年岁次己巳仲夏吉立”。所列捐资民绅,包括陆景仁、刘绍志、陆景宣等耆老,痒生陆恩光、佾生(文庙举行祝典时,表演乐舞的童生)刘廷俊,以及陆兆桂等信众,共119人。捐资最高一千文,最低二百文。碑文附有建造工程及刻碑立石的详细账目。

碑文称陆景仁为“九品(官)”,查阅《(宣统)南宁府志》 《(民国)邕宁县志》,未见记载。此当为其率领团练为官府征战后,所获文武职衔奖励类型的九品军功(无实职)。此碑文对曾任团总的陆景仁带领潭坊村团练作战的战功,故意加以神化,此为时代局限性使然,但却透露出许多珍贵的战事信息。

清咸丰八年十一月,会党武装首领高脚王率部众万余人,分水陆两路进攻南宁府城(在邕江北岸),酣战长达半个月。《(民国)邕宁县志》“卷三十四·兵事志·前事五·清一·文宗·戊午(咸丰)八年·十一月”记载:“流寇高脚王犯南宁,左江道吴德徵,调团练入守拒却之。流贼号高脚王者,是月率党万余,分水陆两道上犯。时守城无兵,左江道吴德徵,乃调集四乡团练入守……贼围攻半月,解围去。全城赖安。”《平桂纪略》《股匪总录》《堂匪总录》等均失载此役,在旧籍中,仅见于《(民国)邕宁县志》记载。幸有《鼎建拜庭廊房碑》为之佐证,使此役的一些细节得以浮出水面。此役与清代南宁城关系重大,可惜乏人研究,来龙去脉有待细考。而此碑对于南宁历史文化研究的重大价值,自不待言。

《鼎建拜庭廊房碑》能留存至今,真乃南宁之幸!

新闻推荐

重点整治30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

本报讯(记者朱新韬实习生曹欣桐通讯员黄东玲)1月17日,市公安交警支队召开新闻通报会,分析2017年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科学研判当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记者了解到,今年南宁交警将重点整治30类突出交通违法...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