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特殊教育 托起“折翼的天使” 南宁市多措并举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阳光特校的学生在新教室里上课。
(资料图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宁市的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已初步形成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构建了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各县区的特殊教育网络。
率先出台政策,不断健全特殊教育体制。2004年12月,市政府出台了《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全区第一个出台发展特殊教育政策性文件并率先在全区实现“县县有特殊教育学校”目标的地级市,彰显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力推动了全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截至2007年9月,全市各县相继建成了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并投入使用。据统计,全市目前共有10所特殊教育学校和12个普通学校特教辅读班。
加大经费投入,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在生均公用经费方面,实现逐年提高目标,从2016年起,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6000元,随班就读、特教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也均参照上述标准执行;在特殊教育教师岗位津贴方面,各县区均能根据相关政策给予落实;教育教学设备、学生康复设施、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资金也都能够根据特殊教育发展需要,足额给予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办学条件。如投入2.75亿元,建成南宁市盲聋哑学校新校区(广西南宁阳光特殊教育学校),并于2017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南宁市特殊教育支出分别为3943万元、7223万元和3419万元。
设立专项培训经费,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从 2005年起,争取到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万元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经费,是全区第一个设立专项特教师资培训经费的地级市。2017年,市教育局还另外增加17.2万元特教师资培训经费,使南宁市的特教师资培训经费达到47.2万元。今年10月,市教育局组织全市134名特殊教育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赴桂林、南京培训学习,这是近几年来市教育局跨越两个城市举办的首个教师培训班,效果显著,收获满满。
建设实验基地,初步构建特殊教育新模式。南宁市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建设南宁市培智学校(南宁儿童康复中心)作为南宁市“医教结合”实验基地,这是全区第一个“医教结合”的实验基地,也是全国18个首批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试验基地之一、广西首个“医教结合”区域试验项目单位。近几年来,培智学校通过实施 “医教结合”康复模式、组建“医教结合”专业团队、创建“医教结合”康复课程等多种措施,创新特教模式,深入推进“医教结合”工作创新与实践,为有需要的特殊儿童提供更科学的个性化干预、治疗及康复,效果显著。今年11月,南宁市在全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健全资助政策,彰显政府关怀。2014年至2016年,南宁市在“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提供资助,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1250元。3年来共资助6000多人,资助总金额300多万元。此外,南宁市还为高中阶段残疾学生提供资助,资助项目包括高中国家助学金等,每人每年达2000元。
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大幅提升教育成效 。目前,南宁市在南宁阳光特校(前身是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开展了职业技术教育,设置有汽车美容与装潢、中医康复保健、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工艺美术等4个中职专业,除考上大学继续升学的毕业生外,各专业毕业生今年首次就业率达到100%。其中,盲中职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医按摩工作,月收入多在2000元至4000元之间;聋中职毕业生主要到南宁富士康工作或从事其他工作,月收入多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他们凭着自身技能,立足于社会,减轻了社会负担。
新闻推荐
扫一扫,报名参加时间:12月30日(本周六)上午9∶00~12∶00下午2∶30~5∶00地点:南宁金洲路11号金旺角二楼伯乐超脑力导师团训练营地对象:8~18岁学生及其家长预约电话:0771-558389818172300649林老师133770814...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