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合作结硕果 小镇医院大变样 市一医院牵手三塘镇卫生院一年来,老百姓足不出镇即可享三甲医疗服务
小镇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的治疗本报记者 叶祯 摄
■本报记者 叶祯
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分级诊疗模式让辖区老百姓足不出乡镇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治疗和服务。作为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首批医联体合作单位,兴宁区三塘镇卫生院(以下简称三塘镇卫生院)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服务能力的建设、诊疗技术的提升、人才队伍的培训、信息资源的共享等,既让辖区居民获利,让医生技术水平得到提升,还让医院有了新变化。
变化一
基础建设改善患者就诊环境
“以前这是一块荒地,周边居民都来种菜。去年与市一医院建立医联体单位后,市一医院投放了100万元,帮我们建起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平整了土地,建了停车场,后面还建了4间药库。”说到三塘镇卫生院的变化,院长韦冬梅滔滔不绝。
据了解,成立医联体后,市一医院高度重视三塘镇卫生院的建设工作,把病人“满意”作为帮扶该院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6年至今共帮扶投入近200万元资金,其中180万元改善三塘镇卫生院的就诊环境,扩建了卫生院停车场,在原有18个停车位基础上增加了40个停车位,满足群众看病停车等需求。
韦冬梅说,今年开放床位130张,年门诊量近16万人次,住院近4000人次,满足了三塘镇及周边群众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医联体的发展真正契合了便民、惠民的医改方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便捷、安全。
变化二
患者不出乡镇就有专家会诊
去年12月份,60多岁的韦奶奶因为腹痛、呕吐被家人送到三塘镇卫生院。市一医院坐诊专家观察后怀疑病人是心梗,建议立刻做心电图。由于卫生院没有专业的心电图诊断医生,三塘镇卫生院马上与市一医院影像中心网络连接,实现心电图远程会诊。
通过远程心电诊断,确定该病人为心梗,三塘镇卫生院紧急将病人送往市一医院。由于签署医联体协议后,市一医院为三塘镇卫生院提供了一条就诊和转诊绿色通道,对上转病人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安排住院,因而韦奶奶到达市一医院后,市一医院医生40多分钟就为其做好了支架。 3天后,病人就出院了。
韦冬梅介绍,医联体信息资源共享,加上远程会诊的建设,为疑难患者提供了视频会诊平台,患者不用出乡镇就可以享受到市一医院知名专家的会诊。截至目前,已完成了两例远程诊断病例。
变化三
名医坐镇患者享受三甲医疗
看到市一医院骨科专家覃奇文进门,81岁的黄阿婆从沙发上站起来,双手扶着老人助行器一步一步向他走来。不会讲普通话的黄阿婆,用自己的行动和微笑,感谢这位因为医联体合作而长驻三塘镇卫生院的骨科专家。
今年11月6日,黄阿婆不慎跌倒,造成股骨骨折。当时正在三塘镇卫生院任外科副主任的覃奇文综合评估黄阿婆各项检查结果后,认为其符合股骨头置换术的条件。11月8日,安排黄阿婆进行手术。术后,黄阿婆积极配合进行各项康复运动,12月15日出院。
据了解,三塘镇卫生院与市一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后,市一医院长期或定期派专家到卫生院坐诊。2017年先后派出25名专家到卫生院专家门诊坐诊,9月份又派出内科专家蒙陆丹副主任医师和骨科专家覃奇文副主任医师长期在三塘镇卫生院挂职,让当地老百娃足不出镇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治疗。
变化四
技能培训基层医生得到成长
三塘镇卫生院内儿科的韦立群医生说,成立医联体后,除了专家下沉让周边居民享受到大医院的治疗,对于基层医生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专家下来之后,开展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以及一些学术专题讲座。现在,无论是医疗文书的书写,还是对疑难病人的诊治,我觉得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急诊科医生卢杰明说,在市一医院的专家指导和帮助下,该科全体人员的应急急救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在处理外伤、中毒、意外事件以及突发性脑血管疾病等,都能提供高效、快捷、专业的服务。“像外伤出血有骨折的,以前我们没办法处理的,都是直接转去大医院。现在有市一医院骨科专家坐镇、指导,我们不但可以把伤者收治住院,还可以为其做手术。”
韦冬梅介绍,成为医联体合作单位后,与市一医院制定了人才培训帮扶计划,所有进修和讲座全程免费。先后有7名医师和6名护士进修学习,80多人次参加了市一医院定期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在市一医院的帮扶下,基层医生得到快速成长。
新闻推荐
交通安全宣传企业、社区行走进青秀区新兴苑社区 交安活动接地气 市民举家学知识
交通安全知识问答环节,孩子们踊跃参与抢答市民积极回答问题交通违法情景剧《乱窜的电动车》让市民看后找出违法行为志愿服务摊点前围满了拿鞋伞来维修的市民■本报记者赵敏通讯员李强实习生雷媛媛...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