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订报义捐学子 热心市民给力

南宁晚报 2017-12-11 06:27 大字

▲市民买一份晚报献一份爱心

本报记者

宋延康 摄

小朋友也来献爱心,让妈妈抱起来将钱投进捐款箱

本报记者

赖有光 摄

南宁市国税局志愿者服务队和市民互动

本报记者

宋延康 摄

■本报记者黄颖

买一份晚报献一份爱心,公益跳蚤市场义捐4000多元,观众走进“春苗之声”朗读亭录制暖心故事……在志交会现场,不少市民前来献爱心,让南宁的这个冬天显得暖意融融。

买一份晚报献一份爱心

“买一份晚报献一份爱心。”在志交会义卖现场,南宁晚报的义卖活动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关注。“买一份报纸,不仅能了解资讯,还能献出一份爱心,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市民覃女士说。

本届志交会上,南宁晚报“爱帮之家”受邀参展。在活动现场举行的公益跳蚤市场义卖活动中,南宁晚报拿出300份当天的《南宁晚报》,以不设售价的形式开展义卖,义卖所得全数捐给17名大化瑶族贫困生。同时,还在南宁晚报“爱帮之家”的展位开展爱心订报活动,热心市民现场每订阅一份全年的《南宁晚报》,就能再为这17名大化瑶族贫困生捐赠20元。

工作人员介绍说,从活动一开始,就有不少爱心人士买了报纸。当天,300份报纸全部售完,所得义卖款将全部捐赠出去。

据了解,南宁晚报“爱帮之家”在报纸上推出了《能帮就帮》公益新闻栏目,并在全区媒体首创了公益爱心基金。“爱帮之家”拥有“志愿服务进社区”“暖冬行动”“爱心年夜饭”等一批公益子项目,已成为一个“新闻+服务+公益”的志愿品牌,是自治区第二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而南宁晚报“爱帮之家”运行的公共自行车清洁维护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17年南宁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政府支持志愿服务项目最佳运行奖。

公益跳蚤市场义捐4000多元

志交会上,公益跳蚤市场现场同样热闹非凡,众多市民将家里的可用闲置品拿来义卖,部分参展企业也在现场组织起了义卖活动。义卖的物品有充电器、玩具、学习用品、书籍、杂志、钥匙扣、袜子、手工艺品等,琳琅满目。

带着儿子来参加活动的市民曾女士说,这次义卖带来了小朋友的旧书籍、杂志,还有自己编的气球小动物等,很受欢迎,“我已参加过很多次公益活动,这是第一次带儿子一起来参加,目的是想让他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会感恩,并去帮助别人”。

“能帮助到别人,感到很开心!”小学生赵伟不仅捐了30元钱,还买了一本书。

南宁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吕女士说,这次拿出来义卖的是由爱心企业捐助的四五箱袜子,都是低于成本价义卖,“这义卖的情况很好,大家都纷纷献出爱心”。

“我带来的学习用品、电子产品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今年7岁的陶星宇高兴地说。其父亲陶福军说,平时家长除了注重小孩的学习,更要注重德育教育。通过带领小孩参加义卖实践活动,让小朋友懂得孝顺、关爱,让社会更和谐,“大人更需要以身作则,让爱心充满整座城市!”

据悉,本次公益跳蚤市场义卖所得将全部捐赠给17名大化瑶族贫困生,作为他们在南宁求学期间的生活费。截至12月9日17:00,公益跳蚤市场共义卖捐出善款4361.7元。

观众走进朗读亭录制暖心故事

在志交会现场,“春苗之声”朗读亭同样暖意融融。2017年,南宁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安利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春苗之声”——乡村校园广播计划。现场观众可走进“春苗之声”朗读亭录制爱心故事音频。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热心观众在朗读亭前排起了队,大家都希望将自己朗读的故事,陪伴乡村孩子们健康成长。

安利公益基金会驻广西项目负责人田魁介绍说,他们为朗读者准备了书籍,朗读者可自选一篇感人故事来阅读。朗读者进入朗读亭后,可朗读五分钟时间的故事。录制完之后,他们将音频进行剪辑,刻成光盘,送至乡村学校中。

田魁说,他们已经建设了“春苗之声”广播站,公益朗读是为广播站提供故事源。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讲述的有温度的故事,将会送到全市乡村寄宿制学校的校园广播站,帮助学校丰富校园广播内容,陪伴乡村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已经收集了3100多个故事,故事内容有童话故事、励志故事、生活小百科、十万个为什么等。”田魁说,“春苗之声”乡村校园广播计划项目将持续开展下去,明年将继续选择广西区内的10所农村寄宿学校建立校园广播站。

据悉,在本次“志交会”上,主办方邀请了南宁市20家运行规范、影响力较大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参展,同时首次邀请了在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等慈善领域以及支持文化艺术、环境保护等公益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19家爱心企业代表参展,展示他们的志愿服务文化和事迹,帮助企业和志愿服务组织对接志愿服务项目,并开展政府支持志愿服务项目现场评审会。

南宁威宁邻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全强说,威宁邻家广场项目将借助当日志交会的平台,与公益机构团体结成对子。未来将计划在每一个威宁邻家广场设置社区志愿者服务等板块,提供社区服务。

相关新闻

让爱再出发17名瑶族贫困生盼在南宁圆梦

本报讯(记者 黄颖)本次志交会公益跳蚤市场义卖所得将全部捐赠给17名大化瑶族贫困生,作为他们在南宁求学期间的生活费。校长盼爱心人士继续伸援手,让爱再出发。

今年9月,17名来自偏远贫穷的河池大化山区的瑶族孩子,进入南宁市民族歌舞艺术职业学校的大化瑶族扶贫助学圆梦班学习。而一手促成这件善事的是该校校长吴仕前。

志交会上,吴仕前将孩子们带到了现场参加演出。他告诉记者,这些孩子中,70%为孤儿,单亲家庭占20%,10%是留守儿童。由于他们居住在七百弄山区,生活生存条件恶劣,家庭困难,面临辍学。所以,他想办法带孩子们走出大山,来到南宁学习一技之长,期盼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自今年9月份这些孩子来到学校以来,学习很勤奋努力。一些爱心人士经常来学校看望他们,捐赠学习生活用品和捐款。

“现在最需要帮助的是解决这些孩子的后期生活费用。”吴仕前说,这17名孩子的伙食费和生活费,每人每个月要600元左右。加上学费、住宿费、专业服装费、保险费等费用,人均一年支出接近1万元。17名学生6年的费用就要上百万元,目前这笔费用尚无着落。“希望社会上有能力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伸出爱的援手,让这些孩子能够继续学业、实现梦想!”吴仕前呼吁道。

新闻推荐

南宁市—上海理工大学科技成果对接会举办

本报讯(记者吴青华)为促进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医疗器械与设备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领域先进科技成果到南宁市转移转化应用,为南宁市企业与上海理工大学开展科技合作牵线搭桥,12月8日,南宁市科...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