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情系群众善解人意的法援人

南宁日报 2017-11-30 06:24 大字

韦燕指导当事人填写法律援助表。(朱玉清 王瑜摄)

【点赞人物】南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 韦燕

【点赞事迹】在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13年,用贴心服务感动受助群众,将法治阳光播洒到千家万户。近日在司法部公布的“最美法律服务人”评选名单中,韦燕榜上有名。

当事人视她为知心人

韦燕接待过的一名法律援助受援人张女士,丈夫因病去世,丈夫与前妻所生的儿子为了争夺家里仅有的一套房产,经常上门吵闹,并将张女士诉至法院。张女士每个月只有800多元的退休金,为丈夫治病已欠10多万元的债务,她担心没钱请律师,也怕打不赢官司。

韦燕一边安抚张女士,一边耐心地给她讲解《继承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并马上受理了张女士的法律援助申请,并为其指派了经验丰富的办案律师。后来在韦燕的全程协调下,张女士的烦心事终于得到妥善解决。

“决不能让困难群众打不起官司”。从2004年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韦燕始终牢记党和国家制定法律援助制度的初心,用“法援钥匙”为困难群众开启希望之门。13年来,3000多件困难群众的涉法烦心事,在韦燕这里迎刃而解。她用法援初心树起了司法为民的丰碑。

法援服务法治路

韦燕在担任邕宁区新安村第一书记时,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针对村民法治观念淡薄,蛊惑村民参与“***”和打牌赌博。

她决心从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入手,用法治手段治理这股歪风邪气。一场有声有色的“法律惠民进村入户”活动,在全村800多户人家挨个展开。她积极协调市司法局和法援中心的法律资源,入户宣传赌博的危害,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分发宣传资料,在村里开展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宣讲国家法律政策,教育群众远离恶习,学法懂法守法。组织法律工作者与群众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答疑惑、解难题”法律服务活动,解决了群众反映的130多个利益纠纷问题。

为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效果,她致力于推进法治新安示范村建设,积极规划筹建法治主题公园和文化广场,争取多方支持建成了村民法律书屋,每月组织村法律顾问和法援联络员开办一次法律知识小讲堂,每季度举办一次法治文艺小晚会,将村民引上了依法致富路。

法援创新得推广

如何让法律援助覆盖面更广,帮助更多人?韦燕既有想法,又有办法,还有务实的做法,推动了南宁市法律援助事业创新发展。

韦燕在邕宁区中和乡驻村扶贫期间,发现有的群众符合法援条件,但却没有获得法律援助,导致困难群众维权走了不少弯路。她瞄准“应援尽援”目标,主动与邕宁区司法局领导探讨协商,建议在城区内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将登记在册的贫困户纳入法律援助对象,开辟“绿色通道”,实现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的对接,聘请社会律师参与值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村级法律援助联络员的作用。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邕宁区法援中心办理案件数量从原来每年平均80件增加至现在的400多件,办案数跃居全市前列,人民调解成功率也得到大幅提升,法律援助创新作用得到有效体现。

韦燕在邕宁区创新法律援助工作取得成功经验后,迅速形成了工作建议,并被南宁市司法局采纳,在全市推广。自2014年以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困难群众法援案件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近5年来,韦燕还促成设立了152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46家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受理点;督导全市1769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络员队伍;策划开展法律援助主题宣传活动近百场次;组织举办法律援助工作会议、培训班近50场次,培训全市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近万人次,书写了南宁法律援助事业新篇章。

新闻推荐

创新舆论引导形式 营造网络良好环境 ——“网友看南宁”活动入选全国网络社会组织网上正能量传播类品牌项目

近日,在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等共同主办的2017年全国网络社会组织工作推进会上,南宁市网信办、南宁市互联网协会主办的“网友看南宁”活动入选2016—2017年度(第一批)全国网络社会组织网上正能量...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