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 全心付出,为特教孩子筑起温暖港湾
江平老师(图左)与副班主任林老师备课中
课堂里,他们有的会又哭又吼,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晨会上,他们有的会跑离队伍,不见踪迹……在民族东小学的培智班,有一群天真烂漫却又让人头疼不已的孩子。如何让孩子们融入校园生活?班主任江平老师担起了这一重任,她用柔声细语,抚平孩子的焦躁情绪;亲力亲为,引领孩子学习成长技能。
教师简介:
江平,南宁市骨干教师,现任南宁市民族大道东段小学培智班教师。
教师语录:
身教重于言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让每个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也能自信、自豪地学习和生活。
9人培智班,是全校最难管班级
江老师有20多年教龄,一直担任普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几年前,学校培智班老师准备退休,该由谁来接棒?一时间愁坏了校长。在一番考量后,工作细致、教学耐心的江老师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2015年7月,江老师送走了培智班毕业的学生,迎来新一届学生。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真正面对这群精力旺盛的孩子时,眼前不可控的局面,还是让江老师倒吸了一口冷气。
培智班一共9个学生,他们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和言语障碍,进入小学之前,他们或从没进过幼儿园,或在特殊教育机构接受一对一训练。对于集体教学,孩子们陌生而胆怯。于是,每天教室里乱成一团:他们或哭闹、高声喊叫,或用头撞墙,或躺地打滚,或跑出教室……
孩子们不断出现各种状况:下楼时推搡前面的同学,用手指戳伤他人眼角,鼻涕肆意擦抹,兴奋地用铅笔尖直戳老师的脸,屎尿拉在裤子里……培智班,俨然成为全校最让人费心的班级。
全天包班,每天衣服湿透好几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然而,要想让培智班的新生遵守规矩,非常困难,因为老师几乎没法对他们讲道理。“刚开学,我和副班主任林美玲老师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从早到晚围着孩子们转,追着孩子们跑,没有一点课间休息时间,每天衣服都会湿透好几次。”江老师说。
怎样才能让新生们安静坐下上课,不影响邻班?江老师在教室后的地板上,用红胶条围出一个单独区域,定了规则:谁违反纪律,影响了大家需站在这个小区域反思,同时能看到遵守规则的同学们是怎样做的。一开始,效果并不显著,有些孩子很排斥,不愿站到反思区里。直到有一天,江老师“错”了。
这天,江老师因处理其他事情迟到了,刚进教室,有孩子提出让老师站到反思区内思过。江老师没有辩解,认真照着孩子们的指令做了,像个犯错的学生,立正站好,认错补救!未承想,她的这一举动竟对孩子们起了示范作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老师也不能破例。渐渐地,孩子们不那么排斥反思区了。再有孩子犯错,他们也模仿老师的样子,站到反思区承认错误、寻找补救办法。
江老师与林老师反复尝试,发现教师的示范特别有效。从此,两位老师配合默契,轮换身份同时上课:林老师上课,江老师就以学生身份配合,坐端正、举手、起立、发言、坐下……每天用实际行动向孩子们示范正确的学生言行。
平日教学中,“大声些”“读得好!”等鼓励和夸奖的话语配合着手势,江老师经常使用。学生妞妞语言表达能力很弱,刚进入班级时,几乎不说话。在两位老师的合作引导与鼓励下,如今妞妞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
每天很累,看着孩子们进步很快乐
“教育孩子,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方法。仅有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家校合作,才能共赢!”江老师说。为此,她常常与家长们沟通,一同聆听专家讲座、观看育儿节目、阅读特教文章,与孩子共同成长。
在培智班的班级Q群中,老师和家长们经常共享孩子们进步的照片,有校内的,也有家里的,方便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这些照片发挥正面引导的作用,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自理方面学有榜样:学排队,学写字,学跳绳;学穿衣,学盛饭,学洗红领巾……孩子们互相模仿好行动,自己的事情学着做,自信又自豪,家长和教师感到省了不少心力。
在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培智班的孩子们已经迈入三年级,并渐渐适应了集体教学的生活,他们每天见面互相打招呼,学会使用:“你好”“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上课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
江老师将孩子们的照片放到走廊的宣传栏内,邻班的孩子们也能看到培智班孩子的点滴变化,感受到培智班孩子的努力与不易,从而拉近彼此距离,为融合教育打下基础。“每天很累,但看着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们很开心。”江老师说。
新闻推荐
三十四中展示艺术选修课堂——吉他课。(蒋丽娟摄)本报讯(记者陈媚通讯员蒋丽娟)为落实高中课改精神,展示学校高中课改五年成果,南宁市第三十四中学近日举行2017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选课指导项目总结展...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