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明爱心散播城市 志愿服务处处开花 南宁市现有注册志愿者50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361个

南宁晚报 2017-11-20 06:25 大字

志愿者宣誓服务“两会”(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宋延康 摄

■本报记者 陈蕾

志愿服务是每一座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南宁市共有注册志愿者50万人,占建成区常住人口总数比例达16%,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361个,网上发布项目5000多个。自2015年8月以来,志愿者们已在全市各类大型赛事、公共文明引导、无偿献血、关爱帮扶、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累计提供志愿服务总时长70万小时,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营造氛围争当志愿者

“就算黑暗会蔓延,光始终接续着光,直到每一次付出渐铸成信仰,这些四散在生活里的和善,就是我们所期待的正能量……”这是南宁市志愿服务的宣传片《能帮就帮 来了就做志愿者》。伴随着触动人心的音符,画面里闪过坚持无偿献血17年的羊建明、关爱脑瘫儿童机构广西安琪之家创始人王芳等志愿服务者的形象。从2015年12月开始,这支精心制作的宣传短片就在全市30多家影院和社区、农村公益电影做映前播放,目前已播出50多万场次,观看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

公益宣传片深入人心的同时,南宁市志愿服务动漫形象“帮帮侠”也变得家喻户晓。“帮帮侠”代表着南宁50万名志愿者,他是正能量的传播者,更吸引和引领了广大南宁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加入到南宁志愿者这个队伍中来。

增强志愿活动感召力

截至目前,南宁市已有1361个注册志愿服务组织,服务类别涵盖了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绿色环保、文化教育、法律援助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团体类型则囊括了党政机关、各事业单位、各大企业、社会团体等,其中便有组建于2012年的南宁晚报爱帮之家。

5年来,南宁晚报爱帮之家已经壮大成为拥有350名核心成员的大家庭。他们走进社区和贫困乡村,让众多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关爱的融融暖意,同时也利用主流媒体的公信力,让更多的市民和爱心人士参与其中,生动诠释了“能帮就帮”的南宁城市精神。

志愿服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更重要的是,志愿者也从中收获了成长与进步,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大学生志愿者韦莹萱在服务外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正努力在学习上更进一步;李健军拥有7年在美国工作的经验,61岁的他仍坚持高强度的工作,为“两会”提供专业的现场翻译服务……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南宁市的志愿者队伍正在日益壮大,开展志愿服务离不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2015年8月,南宁志愿者网接入全国“志愿云”信息系统,各项功能全面升级,为志愿者的招募、管理以及志愿服务项目的发布提供极大的便利。

南宁市还制定出台了《南宁市志愿服务条例》,以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同时还出台了《南宁市志愿服务工作奖励办法(试行)》,进一步调动广大志愿者及其组织的积极性,激发志愿者及其组织的服务热情,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形成全社会尊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光荣的风尚。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南宁市志愿服务组织(团队)的综合实力,今年3月,2017年全市志愿服务组织骨干第一期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在加强志愿服务组织自身人才储备的同时,也为南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闻推荐

“蒲庙花婆节”入选市级非遗名录

本报讯(记者赵敏通讯员黄钰勇马辉文)昨日,记者从邕宁区了解到,该城区今年申报的“蒲庙花婆节”入选第七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蒲庙花婆节是邕宁区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民俗,陪伴蒲庙...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