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宁群众文化交流“朋友圈”不断扩大

南宁日报 2017-11-13 06:24 大字

▲舞蹈《跺跺脚》欢乐热烈。▲四地签订《群众文化交流发展战略合作意向书》。

“你们的演出太棒了,无论是原生态民歌,还是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舞蹈,都让我非常想去广西、去南宁看看,进一步了解壮乡文化。”一位观众如是说。当红土地遇到大草原,“壮乡欢歌”受到阿拉善盟观众的一致好评。

“此行收获满满,不仅促进了南宁市与阿拉善盟的文化交流,还与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乌海市签订了《群众文化交流发展战略合作意向书》,这意味着四地群众交流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入。”南宁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韦小海说道。

“文化走亲,越走越亲。乌海市的加入,壮大了‘朋友圈\’。我们正在积极协调,下一步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包头、鄂尔多斯等市也将加入其中。” 阿拉善盟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高冬对两省区群文交流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11月9日至12日,在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的组织下,南宁市群众艺术馆赴内蒙古阿拉善盟开展交流,送去一台精彩 的“壮乡欢歌”——广西南宁市群众艺术馆走进“苍天圣地阿拉善”专场演出,还签订了四地“合作意向书”,让南宁群众文化交流发展“朋友圈”不断扩大。

壮乡风情美如画,当地观众热情“打CALL”

献上精美的绣球,唱响欢快的《壮族敬酒歌》,跳起表达爱意的彝族舞蹈《跺跺脚》……11日晚,在阿拉善盟金色胡杨音乐厅上演的“壮乡欢歌”——广西南宁市群众艺术馆走进“苍天圣地阿拉善”专场演出,让当地观众纷纷“醉倒”,现场欢声笑语、掌声不断。

为了让当地观众深切感受壮乡风情,“壮乡欢歌”专场演出的节目均是代表南宁市最高艺术水准的艺术精品。壮族三声部民歌《生活美如霞》反映壮民族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等文化特质,表达壮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追求;舞蹈《了了歌》生动再现了壮族青年男女对歌定情的有趣一幕;舞蹈《壮族大歌》将壮族舞蹈独特的风情与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原生态演唱及双人舞《火塘情》生动描绘了深受火塘文化影响的广西苗族青年男女初涉恋场的场景;第五代“刘三姐”陈春燕带来的《多谢了》《广西尼的呀》,让观众如痴如醉。

精彩的演出搭建起了解和交流的桥梁。“我要为南宁的演员打CALL,为精彩的节目打CALL。”观众马先生兴奋地说道,“我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广西的表演,但这么近距离地感受还是第一次,感觉就像穿越了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广西优美的风景。”观众苏女士也表示,从电影《刘三姐》了解到广西山美、水美、人民爱唱山歌,“今天到现场观看演出,发现果真如此,我最喜欢那些优美的山歌,嘹亮、婉转、高亢,与我们内蒙古的长调、呼麦风格完全不同,仿佛山间吹来一股清新又温暖的风。”

四地合作“结对子”,书写群众文化发展新篇章

此次南宁市群众艺术馆赴阿拉善盟交流演出,还有一项新的收获——南宁市、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乌海市于11日签订了《群众文化交流发展战略合作意向书》。这是继今年4月,南宁市、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签订“合作意向书”后,又一个新的“小伙伴”加入,这也意味着四地合作“结对子”,将强强联手书写群众文化发展新篇章。

阿拉善盟群众艺术馆馆长胡群认为,此次文化交流实实在在,让当地群众近距离感受到壮乡风情,“今年4月‘结对子\’后,三地在群文工作上互相鼓励支持,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我印象最深的是南宁‘周周演\’项目有声有色,极大地满足了南宁群众的文化需求,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呼和浩特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陈光表示,除了开展文艺展演,四地将建立健全文艺人才培训交流机制,互派各馆业务骨干进行参观考察、学习交流,“一方面,内蒙古可以邀请南宁的舞蹈老师,来到本地教授壮族舞蹈,从而让更多群众了解、学习壮族舞蹈的特色、技巧,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派老师到南宁教授蒙古族特色的舞蹈。”

乌海市群众艺术馆负责人张凯非常期待与南宁进行文化交流,他告诉记者:“乌海是一个新兴的城市,以前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多数属于‘自娱自乐\’,希望明年能邀请南宁市群众艺术馆为乌海市民带来精彩的表演。同时,乌海是‘全国书法城\’,也希望能将乌海优秀的书法作品带到南宁。”

记者也了解到,内蒙古方面正在积极联系,下一步将有更多市、盟加入到“群众文化交流发展战略合作”中。

牢记新时代使命,南宁文化工作者有新担当

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作为“壮乡欢歌”专场演出导演,陈春燕对此次文化交流演出非常满意。“由于地域跨度大,许多阿拉善盟观众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壮乡歌舞、壮乡风情,演出反响超出预计。就像今年内蒙古专场演出在民歌湖上演时,南宁观众反响也非常好。无论是观众还是文化工作者,都希望这样的交流更多一些。”陈春燕说:“牢记新时代文化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的新使命、新担当。”

南宁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韦小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签订四地“合作意向书”,旨在进一步加强四地群众文化交流与探索,实现文化艺术资源、人才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满足群众对文化艺术不同层面的需求,充分发挥群众艺术馆行业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共同推动人民艺术普及和区域特色文化发展。韦小海说:“新时代的群文工作要大力推进、提质升级,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文服务手段、方式、产品进一步丰富起来。四地‘对结子\’后,会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让群众可以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快乐。”

本报记者莫俊 文/图

新闻推荐

法官法警上街送上普法“大餐” 青秀区人民法院开展执行宣传活动,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

本报讯(记者蒋爱云通讯员何伟)昨日下午,青秀区人民法院组织执行局法官及法警来到会展·航洋城广场前,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他们热情地向路过的市民发放宣传小册子,宣传执行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让公众了...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