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话人的衣食习俗

南宁日报 2017-11-02 06:26 大字

本报讯(记者阮晓莹通讯员王宗骏 郭超前)作为中原汉族人的后裔,平话人定居南方后,在服饰、饮食等习俗方面,既继承了南方汉族人的习俗,又与中原习俗有机结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平话服饰习俗和饮食习俗。

南宁市地方志办编纂的《扬美村志》中记载:在服饰习俗方面,清代,平话男子留长头发梳辫,女子结髻,青少年女子额前留有阴(刘海),用长黑土布包头。民国时期,发式有所改良,男子剃光头或理西装头,青年女子剪短发、扎短辫。衣着都以棉为原料,辅以麻料,衣料大多为自纺、自织、自染,如扬美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手工织布机,用一种称为“蓝”的植物浆液染布。装束大都为黑土布唐装,男子穿大袖有领或无领的对襟衫,下着宽脚长裤,有钱人穿长衫马褂。女子上穿大襟衫布扣上衣,衣襟在右腋窝下,下穿宽脚扎头长裤。老年妇女穿尖头绣花鞋,青年女子穿圆头布鞋,男人穿黑布鞋。无论男女平时走路和下田做工都打赤脚或穿草鞋,晚上浴后穿木板鞋(俗称棕屐、木屐),布鞋是在节日、走亲戚或逢喜事时才穿。新中国成立后,中老年人虽然仍穿着传统的上青黑色唐装,但布料多从商店里购买,衣服的缝制也由传统的手工变为缝纫机缝制。男子多留西装头,鞋子多穿解放鞋和水鞋,女青年爱留辫,扎绸带或蝴蝶结。20世纪80年代以后,平话人思想观念大解放,服饰也随潮流大大进行改观,中山装、西装、套裙衫、牛仔服和色彩鲜艳的运动衫、太空服、夹克衫、蝙蝠衫、羽绒服等已随处可见,村民特别是年轻人穿着打扮与城市居民已没有区别。

在饮食习俗方面,平话村民历来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木薯、红薯。一般日食三餐粥、晚食一餐饭。除大米饭、粥外,农闲时还以米加工制成米粉、粉利、蒸糕、甜酒,节日用糯米制成各种食品,如春节包粽子,八月打月饼,冬至做水圆等,许多村民都会用米蒸酒。菜肴方面,一般农户以蔬菜为主,招待客人则以鱼、肉、鸡、鸭等款待。逢招待贵宾、办喜事和重大节日,习惯做“十大碗”。制菜方法习惯用煎、炒、焖、炖、蒸、炸、腌等。人们喜欢吃白切鸡、柠檬鸭、鱼生、鱼扣、荷包蛋,喜欢喝酸辣汤或清汤。民间传统食品制作也令人叫绝,除“扬美三宝”(豆豉、沙糕、梅菜)外,亭子雷四姑油炸粽、剪粉等也闻名遐迩。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家庭已改变了日食三餐粥、晚食一餐饭的习惯。肉、蛋、奶、食油、糖、果、茶、酒的消费量有了很大增长。

新闻推荐

引领天下之势—— 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南宁上市

10月29日,新一代S级轿车在南宁上市,磅礴开启了新时代汽车工业的巅峰旅程。近百名奔驰S级车主、行业翘楚鸿儒相聚,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新一代S级轿车凭借世界顶尖的精致工艺与前所未有的创意和革新...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