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成南宁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本报记者 冯梓剑
截至今年7月,南宁高新技术企业达303家,新增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58件,获国家级创客空间2个……9月28日,记者从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南宁市加快推动科技与产业、平台、金融、人才和开放合作相结合,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逐步建立,创新驱动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示范基地产值达2.35亿元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亮点纷呈
如果把创业项目比作植物,它的生长离不开空气、土壤和养分。南宁在人才扶持、技术扶持、金融扶持、政务服务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创业者提供了充足的成长要素,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目前,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成效凸显:入驻行业重点企业达33家、入孵企业37家、合作高校26所,实现产值2.35亿元,初步形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产业等4个产业微集群;与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等高层次研发创新平台达5家,新增自治区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建成自治区级公共示范平台3个。
此外,众多科技企业孵化平台也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六景工业园区等国家、自治区级工业区建立起来。截至目前,南宁市有国家级创客空间2个,自治区级创客空间5个,自治区级“星创天地”6个,建成运营科技企业孵化器17家。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3项
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显成效
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上升过程,是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和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关键。
今年以来,南宁市着重围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3项,开展石墨烯增效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化示范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引进申龙汽车投资30亿元,建设新能源客车和物流车项目;上海明匠智能系统公司与南南铝合作,建成厢车柔性智能焊装线及设备群等多条智能生产线。
与此同时,南宁市还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全面启动“智慧南宁”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出台全市大数据建设发展规划,与阿里巴巴旗下企业签订共建战略协议;引入知名科技服务企业猪八戒网,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被授予“自治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称号。
今年1至7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289.19亿元,先进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449.47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89.69亿元,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14.57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达303家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南宁市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加强重点产业科技攻关,围绕电子信息、先进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 生物医药及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工业科技创新项目186项,全面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方面,南宁市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对企业创新的支持,鼓励具备研发实力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首批54家企业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示。截至目前,南宁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03家。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等后补助专项;积极引进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到南宁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分支机构,提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南宁)示范基地能力,积极打造面向东盟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国家级、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分别达到5家和35家。
同时,南宁市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步伐,目前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73家,数量均位居全区首位。截至今年7月,全市专利申请量8677件,同比增长11.95%,发明专利授权量1004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58件,同比增长22.11%。
新闻推荐
楼市资讯9月23日晚,绿地中央广场国粹艺术盛典盛装启幕,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得主吴熙领衔戏曲名家轮轴登台,为南宁各界企业家和专业戏剧爱好者献上一场精彩大戏。吴熙以《人间好》开场,引发现场...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