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年后,非复吴下阿蒙

右江日报 2017-09-27 09:34 大字

我们这个班全称叫“右江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97中文进修班”。与前几届进修班相比,我们特殊在于:是学校招收的最后一届进修班;是国家新规定大学生入学前实行军训的第一批大学生。从1997年9月入学,到2017年8月聚会,岁月流逝正好有20年。

同学们是通过建立微信互相联系到的。在微信上,有同学上传当年军训合影照片和表演比赛的图片,激起大家对往事的记忆;班长还把当年记列的班干名单发到微信,大家再也按捺不住见面的心情。不几天,就联系到本班的全部同学。聚会方案出来,同学积极响应。除有事脱不开身外,能来参加聚会的同学都来参加了。

在聚会方案里,安排一个座谈会,共叙珍贵的师生情谊。座谈会上,请来了几个当年的科任老师。上写作课的杜老师说:“我记得中文系当时我们几届领导,对97中文进修班评价非常高。我上课时特别有精神。”上《邓小平理论》课的胡老师说:“进修班的同学人才齐济,办事更有办法。”上哲学的刘老师说:“进修班的学员各方面比较优秀。”我们每个同学都发言几句。许多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在进修班学习两年,对后来工作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的恩泽无限、功德无量;老师的无私奉献、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老师的工作负责、治学严谨,永远激励我们。

同学,狭义的同学是指同班同学。20年前,我们进入同一个班学习,共同度过了进修学习两年美好的时光。20年后的今天,我们班许多同学的社会地位、发展变化,今非昔比,令人羡慕。有部分同学在自治区级、市级单位任职;许多同学从原来的乡级单位走上县级单位工作;有三位女同学变化令人仰望:一位姓黄的女同学因为是写作高手,已经在一所大学里任教;另一位梁同学现在某县民族中学任教,已经出版一部长篇小说;与我同县的才女饶同学,毕业后先在某乡镇中学教书,但是一路在报刊上发表文字灵动、文采灿烂的文章,不几年就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现在县史志办任职。她的散文集现在已经排版,准备出版了。才女出众,景观不俗,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20年后,我们的同学已不是昔日吴下阿蒙!

我们这次聚会,先在旧校区参观,了解最早办学校长、近代教育家岑永杰先生不平凡的办学经历,深刻感受到岑永杰老校长深厚的爱国情怀;接着,我们到澄碧湖观光;最后,我们到新校区参观,在当年的班主任韦武老师引领下,进一步了解学校建设情况、发展规模与美好前景。

在新校区内,我们做了一些活动。活动有许多项,由当年学校培训部的学生会文艺部长、现在已经到南宁任教的老师阿艳作导演,名目有“表演比赛”“心有灵犀”“翻山越岭”“你来我往”等。其中表演比赛尤为难忘。我们近40个人,分做三组,由各组自定表演节目。第一组自名为“打靶归来队”,表演并唱《打靶归来》;第二组自名为“贝侬队(意思是兄弟队)”,表演并唱《贝侬》;第三组自名“吵吵队”,表演并唱《吵吵队》。各队排练十分钟后表演亮相。每队表演的节目都精彩,特别是“贝侬队”的表演,选一个舞蹈技艺高超的同学在前面领舞,其他舞员分作两排,手拉着手,边唱歌边跟着领舞者跳舞,表演场面生动感人,激起观舞的同学一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当欢声笑语还在耳边萦绕,当澄碧湖的美丽风光还在脑海翻腾,聚会活动结束的时间已经来临,同学们相互道别,依依不舍。阿艳和阿翠两个女同学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同学阿志在微信发言:“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看着阿艳阿翠等离别时的不舍和打转的泪珠,我深深感受到‘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浓浓同学情,等阿翠转过脸去后偷偷擦擦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流出的泪!”一时,微信群里沉默了。人生自古伤离别。但聚会时间短,同学情谊长。在这个时候品读唐代著名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诗句尤有深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新闻推荐

南宁举办国际自行车越野赛

本报南宁讯(记者/覃理)9月26日,第八届中国-东盟南宁国际山地自行车越野公开赛隆重举行,近400名中外选手分别参加了七个组别的角逐,凯路仕烈风车队的封宽杰获得国际男子公开组的冠军;海南琼中奔格内车队...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