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话人的文化载体
本报讯(记者阮晓莹)平话人有三大信仰:信雷神、信土地公、信祖先。庙宇祠堂作为其必需载体,由此而来的庙宇祠堂文化贯穿于整个平话群体的发展历史以及日常生活。南宁江南区现存有多座平话人建筑,从这些建筑里可以看出平话人汉、壮结合的文化信仰。
据地方史志记载,位于江南区福建园街道白沙村的雷庙是南宁市最早的信仰建筑,也是南宁市的古迹之一。雷庙最早由壮族人修建,用于供奉壮族人崇敬的雷神,后由平话人在旁边修建狄武襄公祠,专门用于供奉平话人先祖狄青的塑像,是目前平话人祭拜最多的庙宇。除此之外,福建园街道平西村以供奉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为主的伏波庙,新屋村以供奉镇海大皇和土地公为主的镇海祠,位于尧头岭南宁制糖造纸厂码头的水三界庙、土地庙,位于今白沙村委的魁星楼等,都是南宁市远近闻名的平话人庙宇。
雷庙、镇海庙、伏波庙的建庙历史长达500年以上,曾是平话人的祈福胜地,每逢庙会举办盛大祭祀活动,内容除祭祀神灵外,还包括烧狮、行香、抢花炮等民俗活动。此外,江南区还保存着多座雷姓、苏姓、黄姓宗祠,至今仍受到其家族成员的虔诚供奉,发挥着稳定宗族关系,团结乡里的作用。
位于新屋村三里百年老榕树旁,供奉镇海大皇和土地公的镇海祠是当地平话人心中的神圣之地。新屋村人、82岁的梁寿兴说,按照祖辈的说法,古代邕江常泛水灾,大水淹没了农田,为求神灵庇佑,镇压“洪魔”,村民就在江边建起了镇海庙。如今的镇海祠是村民集资修建,取代原在江边的镇海庙。如今,镇海祠已经是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村民的祭祀习惯流传至今。每逢诞日和农历初一、十五,庙里的管理员会开放镇海祠给村民举行祭祀朝拜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保护一方平安。
数百年来,信仰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平话人。有的人虽然离村到外居住多年,但是每逢诞期必举家回村祭祀,梁寿兴就是其中一个。梁寿兴说,诞期回村祭祀的除了本村人,还有慕名而来的城市人。祭祀后便是“做牙”(打牙祭),人们以户为单位,凑钱聚在一起打牙祭。“特别是农历正月十三的镇海诞期,在村球场摆上百家宴热闹非凡,现在这类祭祀活动更是成为村民一年一度联系感情的盛事。”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黄信)9月15日,在南宁举行的“2017年万缘东盟国际商务发展论坛”,是本届东博会由企业独家举办的论坛。该论坛邀请来自北京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规划、经济观察等方面的专家,及广西、云...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