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2.18万人易地搬迁入住后过上舒适生活 家门口工作顾家两不误 楼底下健身娱乐配套好
■本报记者韦东 通讯员黄慧琴
12月14日,全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议在南宁市马山县举行。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脱贫群众“搬出来”之后,马山县在如何“稳得住”“能致富”上,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发展特色产业、用好帮扶资金等举措,努力做好“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过上更好生活,实现了2.18万人100%易地搬迁入住和100%脱贫。
开展技能培训稳定就业
易地搬迁后,马山县按照“搬迁一户、致富一户、脱贫一户”的总体思路,积极引进服装加工、皮具加工、电子产品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进驻安置点扶贫车间,为搬迁群众解决了就近就地就业问题。
“我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收入稳定,日子越过越好!”易地扶贫搬迁点合作社区住户徐玉光说,以前家在深山里,孩子外出读书要步行一个多小时,非常不方便,而且房子还漏雨。2018年12月,徐玉光一家四口从永州镇宁寿村皇来屯搬进97平方米的新家,开启了新生活。2019年,徐玉光所在的板伏、合作社区看准机会积极对接,成立了富永扶贫车间,重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困难女性加入。徐玉光一听说,马上报了名,免费培训之后顺利入职,不仅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孩子就在家对面上学,各方面都称心如意。
今年,合诚社区后续扶持产业园区的县仓储物流及农产品交易中心、苏博工业园区,分别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2500多个。在加强创业扶持上,积极落实后续扶持政策,坚持鼓励安置户群众根据自身条件创业和再就业。共开展职业培训54期涉及5000多人次;引导193户搬迁户群众积极参与租用安置点农贸市场铺面、摊位就业创业。
建立有效工作机制促发展
马山县通过深化三项制度,确保精准帮扶可持续发展。推动“三级书记抓帮扶”,落实县处级领导“包乡挂村”、科级领导“包村挂屯”、村干部“分片到户”机制,引导党员干部一线谋划发展、一线检视问题、一线推动落实。
针对后续扶持项目,马山县建立了“一个项目配一个处级领导,建立一个工作机制,配套一个服务专班队”的“四个一”项目服务机制,促进今年全县17个项目顺利推进。为保证当地经济生活发展后劲,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马山县在安置点社区建成6栋2.8万平方米产业综合楼,引进5家企业落户投产,有效改善提升群众自我“造血”能力。
马山县还在安置地周边连片开发培育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基地。目前,已有19家经营主体进驻经营。此外,马山县在安置点周边新建3个农贸市场,鼓励193户搬迁群众租用铺面、摊位,开展自主就业创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创舒适环境搭建交流平台
易地搬迁移民的融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经济、生活、传统文化、政策、文化程度、心理及当地社会接纳度等。针对这些情况,马山县县委、县政府以心换心,用诚意与服务为群众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群众住下来,有效避免“两头跑”。
在硬件方面,马山县建设安置房5218套,高标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城市社区标准,为搬迁群众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自易地搬迁工作展开以来,马山县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小学幼儿园5所、医务室3所、停车棚充电桩位2850个。马山县还为搬迁小区兴建室内全民健身中心1座、室外健身项目6处、民俗活动中心4个、文化活动中心4个,为群众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交流活动建好大本营。
在软件方面,马山县首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配齐安置点社区“两委”班子,9个中心都“有场所、有牌子、有人管、有设备、有台账”。马山县还推动全县2860名干部与5218户搬迁群众开展“二对一”全覆盖帮扶。今年以来,帮扶干部累计入户开展帮扶16080次,帮助搬迁户解决生产生活难题1600多个。
创造和谐融洽的邻里生活环境,搭建好社区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安置地社区积极组织搬迁群众成立社区文艺队,开展各类特色文化活动,促进居民间的日常交流互动;开展与群众同吃一次团圆饭、开展一次劳动、宣传一次政策等“十个一”活动,引导群众感党恩、跟党走。现在,和谐和睦和美的社区文化蔚然成风,群众获得感、归属感得到有效增强。
新闻推荐
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成绩公布和主观题考试报名事项公告
依据《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就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成绩、合格分数线公...
马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