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风情】 马山会鼓声威震

南宁晚报 2021-11-20 05:43 大字

在马山县林圩镇东北部,有一个美丽的壮族小山村,她的名字叫兴隆村。村里有一条兴隆街,一到节假日、重大庆典、红白喜事等都离不开用会鼓来狂欢闹场。

会鼓咚咚酒坛开。每年春节期间,兴隆街就广邀周边村屯贝侬(壮语里兄弟、姐妹的意思)以赛鼓为乐,街里的几个长老早早安排本街(屯)的男人们杀猪宰羊,大摆酒席款待四方来客。赛鼓时,混鼓、狂欢鼓、舞龙鼓、舞狮鼓、花灯鼓等打法轮番上阵,鼓声雷动,再配以清脆响亮的锣、钹声,场面宏大,激动人心,威震八方。对垒中,经常出现一方因体力不支,或配合不默契,或学艺不精慢慢败下阵来,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这一战往往就是几天几夜。壮族会鼓,就这样锤炼了兴隆男人韧劲和永不服输的秉性。

马山壮族会鼓最早出现在宋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处于偏僻的集市,每至街日都要擂鼓开市,擂鼓作乐之风盛行。1951年,那马县与隆山县合并成立马山县。据《隆山县志》记载:“击鼓之习,相传已久,今犹未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为自由娱乐期。”这种比赛的娱乐,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久弥新,长盛不衰。据考证,会鼓源自壮族“守月鼓”。为驱邪祈福,每逢新年,各村屯都要擂“守月鼓”,即从正月初一一直擂到正月底,每家每户派出若干男丁,一户负责擂一个昼夜,鼓声不间断、连绵不息,没有男丁的户,可以兄弟或亲戚顶替。

马山壮族会鼓质地古朴,多用樟树、榕树、枫树等原木挖空制成。目前留存的会鼓中最大的直径150厘米,最小的也在50厘米以上,其声音洪亮、浑圆、厚重。打会鼓需要协调配合,需要精气神的高度统一,鼓点节奏和谐合拍,击打动作整齐划一,面部表情形神兼备,才能打出气势。

如今,马山壮族会鼓传播更加广泛,会鼓已从过去的30多面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面,遍及全县11个乡镇327个行政村,规模较大的有山城会鼓队、百龙滩会鼓队、大同会鼓队。马山会鼓成为弘扬壮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载体,多次应邀到南宁、上海和中国台湾等地参加重大庆典活动。2012年10月,马山县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会鼓之乡”,今年,马山壮族会鼓又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韦宏卯蓝运群

新闻推荐

马山欢送百余名新兵入伍

本报马山讯9月15日,马山县举行2021年度秋季新兵欢送大会,100多名马山好男儿怀揣报国梦想奔赴军营。今年征兵工作开始以来,马...

马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