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往事 我的小学老师
那天,我回乡走亲访友,在街头遇上了我的小学老师黄绍祥。他约莫67岁,身高一米七,露在衣服外面的手、脸被阳光晒得黝黑,牙齿雪白,两眼炯炯有神,一身干农活的老把式模样。
他大老远看见我,快步迎面走来,说:“韦局长,什么事把你招回来了?”
“老师,别叫我局长,叫我的名字好了,再说我在单位曾经当过副局长而已。”
“少一个副字不叫又怎么样?”
“老师希望我进步,我心知肚明,但我让老师失望了,有愧于老师的期望。”
“别这样说,你是我最有出息的学生之一,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上。我拜读了你的许多小说、散文,我为你感到骄傲!”
我的小学老师黄绍祥,不谈官场转谈文学,反而直击我的兴奋点。近几年来,我发表了近25万字乡土小说、散文,有几篇还获得奖励,县上媒体连续宣传了一段时间,县里两个影响力较大的微信公众号不时有我的小说、散文发表,有的篇幅太长,还以连载的方式发表,阅读量不断攀升。
老师说:“你要不断创作,争取写出名堂来!”
我非常感激老师的鼓励。读小学时,他不断用毛主席语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来鼓励我们认真学习,现在我都快60岁了,他依然不忘激励我。我对他说:“老师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请接受学生一拜吧!”说着,我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出生在马山县林圩公社兴隆大队街上生产队。1972年9月至1975年7月,我在兴隆街小学读书。当时学校教室有限,便借用一处闲置民房来做教室。那时,兴隆街青年黄绍祥刚从中学毕业不久就被聘为街小民办教师,任我的班主任,从小学一年级带起,直至3年后我上兴隆完小止。
黄老师当时大约19岁,上身穿一件黄色军服,下身着青蓝色军裤,裤带上别一串锁匙,走路风风火火,富有青春活力。他把一腔热血倾注到教育事业上。他在昏暗的民房内给我们上课,既上语文也上算术,不仅教我们汉语拼音、看图识字、造句子、写作文,还教我们加、减、乘、除法和九九乘法口诀。由于在民房内办学,周围民房互通,一到下课,一些顽童玩性太大,不按时上课,他总是让迟到者罚站。
一次,下课后,我和几个同学玩“打仗”游戏。那时,我们藏到离教室较远的河边草丛中,上课铃声响了,我们都没有听到,正拿着木制手枪“叭、叭”对准对方开枪。黄老师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问:“上课铃声响了,你们听不到吗?还有没有组织纪律性?”接着他收缴了我们的木枪,并教育我们说:“一个人要想成才,从小要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否则难成大器!”老师的话使我受到触动,并对我往后的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黄老师善于将课文知识和生产劳动结合施教。当上到《锄禾》一课时,前一天刚教我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第二天就组织我们到生产队社员收割的稻田拾稻穗,教育我们珍惜粮食,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因此,每年稻浪金黄的夏收和秋收,总能看到我们小学生在稻田里为生产队拾遗的忙碌身影,使我们从小养成爱集体、爱劳动、注意节约的良好习惯。
黄老师读书时崇尚文学,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他经常鼓励我们说:“语文是百科之母,学好语文对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学好其他学科起到促进作用。”为了激发我们的语文学习兴趣,黄老师和另一位老师设立了图书室。在小学教室墙与民房墙之间的一条过道里,用格子制作两排木板桌,在木板桌上钉上超过100本不同内容的连环画小人书,供同学们阅读。其中既有古典名著《水浒传》,也有《野火春风斗古城》《雷锋》《董存瑞》《红灯记》等现代题材的小人书。每天放学后,一有时间,我就往“图书室”跑,看完现有的连环画,期待学校更新图书,英雄人物和模范人物在心中树立,文学种子就这样在我的大脑里埋下了根。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们很快小学毕业。黄老师在毕业典礼上给我们寄语:“希望同学们升学后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将来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很多年以后,黄老师因其他原因离开了教学岗位,回生产队当农民,但对昔日学生仍关怀备至,寄予厚望,展现了山村教师爱生如子的情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的小学老师黄绍祥正是如此。天下老师也是如此,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感恩。祝愿老师们健康快乐,幸福生活每一天!
韦宏卯
新闻推荐
南宁全面展开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 家门口的“运动会”为健康“把脉”
马山县民族村的村民们在体测中。南国早报记者覃江宜文/图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抽样工作正在进行中,每五年进行一次的国...
马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