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破风”之力展现壮美广西 2019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综述

广西日报 2019-10-24 07:09 大字

本报记者钟文昌玉智威

10月22日,为期6天的2019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以下简称“环广西”)圆满收官。900多公里的赛程,18支世界顶级车队的激烈竞逐,为全球观众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速度与激情”。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借助“破风”之力,“环广西”以神来之笔书写壮美广西的新篇章。据自治区体育局主要负责人介绍,3年来广西举办了包括“环广西”在内的国际大赛超过50项、自治区级以上赛事250余项,通过赛事使得更多人对体育产生兴趣,提高了赛事参与度,激发了群众健身意愿,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赛事还向世界展示了一个风景优美、热情好客、文化多彩、开放发展、奋发有为的新广西,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赛事组织高标准

作为中国唯一的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与同级别的“环法”“环意”等赛事相比,“环广西”还是国际顶级自行车赛事中的“新兵”,但在连续3年的赛事筹办、组织运营中,从赛前到赛后,从硬件到软件,有关各方都严格执行国际自盟的赛事标准,并力求精益求精。

在赛事首站北海,整个赛事组织规范有序,全市几十个单位和部门、上万名工作人员参与赛事组织工作,始终保持步调一致、高效顺畅。

一位来自英国的记者赞叹说,南宁的组织很科学,所有车手入住同一酒店,这在欧洲很少见,就连“环法”这样的传统大赛都很难做到。这证明南宁有能力做好世界大赛的接待工作。

波兰记者戴维说,“环广西”进行得高效而流畅,这样的办赛能力让人羡慕。

国际自行车联盟理事会主席戴姆说,纵观3年“环广西”赛事组织工作,让人感到非常高兴,他表示:“‘环广西’是今年所有世巡赛中赛事运营做得最好的比赛之一。”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中外媒体齐关注

在北海,国际自行车联盟竞赛技术总监克罗西提·简卢卡再次强调了“环广西”对于世巡赛的重要性:“‘环广西’已成为国际自行车联盟最重要的赛事之一。世巡赛中如果没有中国赛段,就称不上世界巡回赛了。”

作为世巡赛年度收官之战,每届“环广西”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本届“环广西”同样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全球120多个国家(地区)和400多家媒体对比赛进行了转播和报道。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直播了比赛开幕式并录播两场比赛,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西卫视等20余家国内媒体以及2家海外电视台更是首次完成“环广西”6天6个赛段的全程直播。

赛事传播取得良好的效果,极大提升了广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广西新闻网开设了《2019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专题,共发布稿件73篇,官方微信、微博发稿23篇,抖音号发布视频1个,壮观客户端直播1场,合计发稿(视频)98篇(个)。北海赛段,在百度搜索“2019环广西+北海”,共有1500多万个词条;柳州-桂林段比赛网络直播点赞超过1.5亿次。

英国记者马克·科恩说:“每一天我们都会对赛事进行网络直播,全世界各个角落的观众都可以看到别具一格的‘环广西’,他们的评论反映出这项赛事是多么的受欢迎。”

赛道风景美如画

“环广西”赛道不仅是展现运动员车技的舞台,也是展现广西风光的秀台。车轮所到之处,眼前尽是山水之间的壮美广西。

作为“环广西”赛事的首站,北海是展示中国西部城市开放发展的重要窗口。为更好地展示城市新风貌,今年北海城市赛段起终点调整为北海园博园。新增的13.6公里赛道线路,沿途经过新图书馆、新体育馆,让人们欣赏到全新的北海之美。

北海-钦州赛段的比赛线路既经过钦州市盛产海产品的沿海乡镇,也经过市区的钦州市园博园,终点设在网红景区白石湖公园。

南宁城市赛段今年调整后,比赛线路纳入了风景优美的青秀山风景区和初具“国际范”的五象新区。百里秀美邕江、南宁大桥、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五象总部大厦等掩映在绿树繁花丛中,让车手们一路领略了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壮乡首府魅力。

作为“环广西”的皇后赛段,南宁-马山弄拉赛段途经的武鸣伊岭岩景区,山头已染上唯美的秋色;马山段沿线,金黄稻田片片如画。

柳州-桂林赛段则在山水画卷之间穿行,不仅途经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窑埠古镇、永宁州古城墙,也有风景宜人的柳州环江滨水大道、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鹿寨响水瀑布、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整个赛道堪称柳州、桂林两座城市的旅游索引。

桂林城市赛段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精华呈现在世人面眼前。

从南宁到弄拉景区,一路风景如画,让年轻车手克鲁兹感叹:“这个比赛真的非常棒。沿途的风景,完全不同于我们在欧洲比赛时看到的景致。我们总能够看到不同的风景,这也是公路自行车赛的魅力所在。一路走来,广西的人们也非常友好,这种感觉太棒了。”

民族文化展风采

“环广西”既是一部顶级自行车比赛大片,也是一部民族文化大片。

在“环广西”开赛当天,北海用传统戏曲《传承》反衬时尚的自行车比赛,用民族舞蹈《南珠赋》展现该市特产南珠的雍容华贵;在钦州、南宁,人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跳岭头”、嘹啰山歌,对远道而来的车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深深的祝福;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山,赛道沿途设置有9个民俗文化展演区20个展演点,全面展示壮族会鼓、三声部民歌、扁担舞等“马山文化四宝”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在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同胞特意赶到发车点,献上了独具特色的芦笙舞……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通过中外媒体一个个镜头、一篇篇报道,广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由此“飞”向了世界,展现了广西的文化自信。

马克·科恩表示,南宁城市赛段的暖场表演很有意思,“穿着民族服饰的演员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你们把体育竞赛和文化内容结合得非常好,无论是参赛车手还是我们记者,都觉得很棒”。

全民健身热潮兴

为看几十秒,守候几小时,是“环广西”吸引观众观看的魅力所在。在马山,8万观众头顶秋阳为车手助威;在桂林,数万市民、游客冒着细雨为车手加油……无论是日晒还是雨淋,途经城乡的赛道两旁总是挤满了观众,这也凸显出群众对观看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巨大渴求。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环广西”正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顺应人民群众需求而举办。不止“环广西”,近年来,“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中国-东盟国际龙舟邀请赛等重大赛事先后在我区举行,较好满足了群众观赛需求。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广西还以赛代促,激发群众健身动力。“环广西”组委会副主任、自治区体育局局长李泽表示,3年来,广西举办的自治区级以上赛事都超过250项,国际大赛50余项。通过赛事使得更多人对体育产生兴趣,提高了赛事参与度,激发了群众健身意愿,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由此提高了。

风生水起“体育+”

借助“环广西”赛事机遇,沿线各地积极探索“体育+”发展模式,打造体育经济,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带动旅游、餐饮、服务业等经济发展。

近年来,马山县持续推进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形成了“体育+文旅+扶贫+县域发展”的马山模式。随着“环广西”马山弄拉赛段等重大赛事活动的举办,马山“体育+”模式的综合效益更加凸显,城乡变得越来越美,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吸引大批游客和体育爱好者前来观光旅游和进行运动体验。2018年马山县全年共接待游客502.65万人次,同比增长57.72%,体育和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率达20%以上。

“这里属于大石山区,过去人往外走,现在发展生态旅游业,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回到家乡,成了弄拉景区的‘上班族’。”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荣光说,在“环广西”赛事的带动下,景区游客多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新闻链接

“破风”一词,源自自行车比赛中的“破风手”。在比赛中,“破风手”负责为车队主将“冲线手”挡风阻、卡车位,为冲线手在冲刺前保存体力、创造最有利的冲线环境。

新闻推荐

比赛期间各赛段天气总体较好

本报南宁讯(记者/周映)2019年“环广西”期间(10月17-22日),北方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影响我区,各赛段所在市县天气总体较好,气温适...

马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