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里有个全自动化“金窝窝”
新华村引进企业建起全自动化养鸡基地,大力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黄慧玲 摄)
本报记者杨盛通讯员黄慧玲
在马山县林圩镇新华村,一提到这里的蛋鸡养殖产业,村民就竖起大拇指说:“我们村里的蛋鸡养殖产业发展得杠杠的。”
但在2016年以前,村民主要以传统的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村里产业基础薄弱,没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如今,新华村不一样了:村里不仅建起全自动化蛋鸡养殖基地,还有了企业,注册了新华村的蛋鸡品牌。
近日,记者走进马山县林圩镇新华村琴塘屯,刚到山脚下就听到了轻柔的音乐声,听村里人介绍,那音乐是从鸡棚里传出来的。记者跟着音乐声来到了鸡棚,这里竟然没有异味,而且跟室外炎热的环境相比,鸡棚里很凉爽,只见笼里的鸡正在探头觅食,鸡笼下的鸡蛋通过传送带自动运送到前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都不敢想象在一个贫困村里竟然有这么一个全自动化的音乐养鸡场。
马山县林圩镇新华村驻村第一书卢勇廷告诉记者,2018年,他与村“两委”成员集思广益,结合新华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引进南宁企业前来新华村投资发展蛋鸡养殖。“蛋鸡养殖是比较独特的产业,有不错的市场前景。”卢勇廷说,于是蛋鸡项目很快在新华村落地生根。
“我们主要看中这里生态好,交通便利。”蛋鸡养殖企业负责人廖静说,综合了各方面,该企业在新华村示范园区投资300万元着力发展蛋鸡养殖项目,建设了800平方米育雏场、1000平方米蛋鸡孵化场,还有饲料间、化验室,发酵肥处理场等。按照全国标准化蛋鸡养殖示范场标准建成半自动化蛋鸡栏舍和现代化蛋鸡栏舍,实现全自动控温、控湿、捡蛋、排粪,蛋鸡就生活动在23至27摄氏度的环境中,听的是优美音乐,喝的是甘甜泉水,吃的是富含营养的食物,快乐地生产健康的蛋。
“在养殖过程中,有科研单位全程跟踪‘保驾护航’,饲料配方和配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蛋的品质有保障。”廖静说,在马山县注册了巴钟山“鲜鸡蛋”商标,产品主要销往全区各大超市及小区。
如今,该企业养了近3万羽蛋鸡,日产蛋量1250公斤,月营业额在10万元左右,鸡蛋供不应求。下一步将扩大规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鸡粪可以做成有机肥,周边村民可以拿来种植有机菜,公司可以负责收购,解决销路问题。”廖静说。
未来的目标,就是要把新华村的蛋鸡品牌打响,使之成为马山的品牌、南宁的品牌,发挥出更大效益成为村里的致富品牌。
新闻推荐
本报马山讯7月4日,马山县加方乡龙开村电商扶贫产业基地与马山邮政分公司举行农特产品寄递签约仪式,包括龙开村在内的加方乡...
马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