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引进村 生态旅游名外扬 马山县深度贫困村多管齐下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南宁晚报 2018-08-10 04:26 大字

村民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组装彩灯元件本报记者 韦东 摄

■本报记者 韦东

马山县的加方乡龙岗村和古寨瑶族乡古棠村地处大石山深处,可耕作土地稀少,部分村屯还长期缺水,地理环境非常恶劣,两个村的自然资源贫瘠,自古以来都有“九分石头一分地”的说法,是县里“出名”的深度贫困村,有着多户贫困户。面对这样的环境,村民在村里第一书记和村干的带领下,积极发展特色种养和多种产业发展,龙岗村引入“扶贫车间”,在企业的帮助下,村里的留守妇女通过手工制作彩灯、玩具等物品,在家门口就业,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增加收入。古棠村则利用独特的天然的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取得了丰厚的收益,为两个村的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引入扶贫车间 助力贫困户脱贫

8日上午,加方乡龙岗村村委热闹非凡,村民们正在积极参与企业开展的务工招聘会,每个报名摊点前都挤满了前来报名的村民。大伙纷纷对感兴趣的产业进行咨询,希望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龙岗村第一书记陆治江介绍,龙岗村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农民平均可耕作土地仅有0.72亩,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栽种玉米,年收入为800多元,仅能勉强维持温饱,到去年年底,村里的贫困发生率仍高达27.39%。对此,龙岗村制定了“三种三养一手工”的产业超市发展思路,让村民可以像在超市购物一样,选择自己合适的产业进行发展。通过种牧草、种旱藕、种桑树的“三种” ;养牛、养黑山猪、养蚕的“三养”,多管齐下实施发展计划增加收入。特别是引入彩灯手工制作扶贫车间,企业将彩灯制作元件运到村里,由村民们进行组装,再由工厂统一回收,极大地解决了村里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在当天的招聘会上,贫困户蓝金玉在荣兴纱线布艺玩具厂的招聘表上,第一个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给成品玩具进行加工,收入不低,还不影响带孩子,这个工作非常适合我。” 蓝金玉说,现在工厂就设在村里,不需要再外出打工,不仅不耽误做农活,还可以照顾自己四岁的孩子。

收入大幅增加 村民心里乐开花

当天还举行了“扶贫车间”工资发放仪式,贫困户李彩秀拿着刚刚领到的1000多元的工资,高兴地说: “才工作了十几天,就有这么多的工资,以后我要更加努力,争取领到更多的钱。”

扶贫车间负责人黄德勇表示,村里的留守妇女可以在村委二楼的“扶贫车间”里工作,也可以把彩灯带回家加工,一件彩灯可收入1.3元,熟练工作的妇女每个月工资最高可以领到3000多元,不比在外面打工差。

“在扶贫车间工作三个月,一人可脱贫;工作一年,全家可脱贫。”陆治江说,再加上种养特色产业的收入,很多贫困户不仅脱贫了,还变成了富裕户。村民唐雪梅告诉记者,自己刚刚从事彩灯制作,今天领到了400多元的工资,等农忙结束后,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来做彩灯,收入还会上涨,家里会一天比一天更好的。

发展生态旅游 瑶寨铺开脱贫路

古寨瑶族乡古棠村地处大石山深处,贫瘠的自然资源制约了村民的发展,也限制了部分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

“石山给瑶族人民提供了保护屏障,我们的古寨、传统习俗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为村里的生态旅游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村里的致富能手韦山说,恶劣的环境没能打击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大家另辟蹊径开展瑶寨生态旅游,收获了丰厚的收益,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韦山说,游客上门后,村民会担任导游、餐厅大厨等工作,每天收入达到15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的游客已经超过两万人次。” 韦山说,络绎不绝的游客,还给山里的特产黑豆、木耳、香菇等“土货”带来很好的销路,村民增收的方式多了,脱贫的干劲也更足了。

新闻推荐

“全民健身 健康马山”

本报讯(记者杨盛通讯员黎璐)7月31日上午,马山县在会鼓广场举行第十届广西体育节马山分会场启动仪式暨“全民健身健康马山”...

马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