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诉求放心间 脱贫攻坚在路上

南宁日报 2018-07-18 06:09 大字

李庆成(右)向贫困户讲解扶贫政策。(受访者供图)

【点赞人物】南宁市卫生学校后勤保障科副科长、马山县周鹿镇杨树村第一书记李庆成

【点赞事迹】2017年3月,李庆成任杨树村第一书记,他时刻把群众诉求放在心间,在他的带领下,杨树村各项脱贫工作顺利推进。

走村入户与群众打成一片

马山县周鹿镇杨树村地处偏远、道路不畅,人均耕地面积仅0.6亩,种植产业单一。但今年年底,该村计划将贫困发生率降至5%,并争取2019年实现全村脱贫摘帽。

“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与时间赛跑。”李庆成说。

然而走村入户第一天,李庆成就遇到了难题。村民们大都说壮话,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更是听不懂普通话。语言不通,李庆成只好带上一名村干部作翻译。

虽说沟通不便,但李庆成为民服务的热情不减。一有时间,他就往村民家中跑,听取村民诉求,他还反复叮嘱:“有什么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或者到村委来找我,职责范围内的我一定尽力解决。”

李庆成走访中了解到,村里贫困户因病致贫占比高,他积极对接市卫计委开展健康扶贫;得知村民抱怨村委政务不够公开,他联系后盾单位南宁市卫生学校出资6000元在村里修建了规范的党务村务公开栏;发现村委组织涣散,他定期开例会、上党课,使村干部们转思想、改作风,并发展了6名入党积极分子……

“如今,村民到村委反映问题、商量事情的积极性提高了,对村委工作的支持度也提高了。”李庆成笑着说。

壮大产业建多元产业结构

今年6月,杨树村黑皮冬瓜迎来大丰收,韦汉礼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冬瓜大王”。

说到韦汉礼,就不得不提到李庆成。上任后,李庆成鼓励马山县帮扶黑皮冬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韦汉礼壮大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带动村民增产增收。

付出就有回报。今年6月,363亩冬瓜田产量100万公斤,优质冬瓜走俏市场,带来了每亩3000元的收益。合作社短期工模式还覆盖了全村85%的贫困户,每人每天可赚100元。

身为第一书记,李庆成为冬瓜丰产高兴,但也深知长远谋划的重要性,“不能只看眼下,还要建立更为多元的产业结构。”

了解到茭白种植前景好、市场需求大,且种植环境与杨树村的气候环境相适宜,李庆成带领村干部前往桂林、宾阳等地考察取经。在与村委商量后,他将10万元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茭白试点种植中。

“茭白每亩可为农户带来8000多元的收入,如果试点成功,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和脱贫致富的信心。”李庆成信心满满地说。

发展旅游壮大村集体收入

杨树村虽地处偏远、土壤贫瘠,但这里有着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与世外桃源般的山水风光。

因此,李庆成一上任就大力推进“马山龙盘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区”农旅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杨树村,规划用地1000亩,现已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后可提供约150个就业岗位;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年入租金每亩有500元,同时还可以售卖土特产增收;集体山林变成景点后,门票收入分成也可以壮大村集体收入。

“度假区可为杨树村带来每年8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再加上村里的水库租金4万元,可以实现村集体经济从零收入到年入12万元的突破。”李庆成自豪地说。

目前,度假区的征地、建设工作正有序开展,预计今年国庆节期间可以营业,并进一步打造涵盖暗河漂流、民宿、药王谷、生态百果园、花海世界等的特色旅游品牌。届时,旅游业也将成为带动杨树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新闻推荐

相约大朗湖畔唱响红色壮歌

第三届红色永州——中国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开幕,舞蹈展示村民丰收的喜悦。本报记者宋延康摄本报讯(记者杨盛见习记者罗小夏...

马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